-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科大附中高中部“255自主学习”教案
课题: 王何必曰利
编写:王毅 审定:骆晓娟 时间:2014.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2、 能力目标: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及虚词3、情感目标::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孟子的政治主张。
教学重点
: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深刻的语句,提升审美品位。
教法学法
1、诵读法;2、探究法;3、点拨法
授课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共1课时)
教具学具
多媒体及教学案
教学过程
课堂环节及探究的问题
探究或交流结果记录
探究中的困惑与问题
一、温故预习
二、激趣导入
三、内容探究
一、复习上节课的要点:1、背诵“寡人之于国”最后一段。
2、口头翻译:
(1)、或百步而后止步,或五十步而后止。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名句默写:①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也 。②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 ,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③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 人恒敬之。
二、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初步了解孟子,也感受到了孟子的思想境界。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的老百姓所接受,这节课,我们走近“亚圣”,聆听他是如何在世人面前高高扬起仁义的大旗的。
三、体会孟子是如何阐述其政治观点:朗读课文,并思考:
1、 ①对利的追求孔子与孟子的区别在哪里?明确:孔子:极力追求利,但要符合义。孟子:坚决反对追求利
②试比较孔孟两人的利义观? 明确:孟子反对利,而特别强调义;孔子赞成追求利,但要以符合义作为前提。
2、孟子在文中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明确: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五)、先带领学生回顾《烛之武退秦师》,在解读宋牼将之楚中孟子的政治主张。
1、翻译原文解读各别语句。
2、全方面把握该文分析文章从那两个方面得出结论“王何必曰利”的?明确:从正反两方面来得出结论的:反面:人于人之间沦为利益关系,破坏社会和谐,丧失对仁义价值的关怀。
正面:用仁义来大动人
课堂环节及探究的问题
探究或交流结果记录
探究中的困惑与问题
四、讨论展示
五、教师点拨
4、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孟子与梁王、宋牼讨论了什么问题?
明确:论述了“利”的危害。
②孟子认为主要存在哪些危害?
(列举哪些事例论证?)
弑其君、夺不餍—— 存在的危害:
秦、楚、拘兵—— 破坏社会秩序
君臣、父子、兄弟去仁义。
王何必曰利——施行“仁义”(论点)
(六)翻译《鸡鸣而起》体会孟子的主张。
1、 孟子的主张:孟子说:“晨鸡报晓连忙起来,孜孜不倦地行善者,是舜一类的人;晨鸡报晓连忙起来,孜孜不倦地谋利者,是跖一类的人。要想了解舜和跖地区别,没有别的,只是利和善的差别。”
2、为下列加红词语注音。
a、宋牼将之楚
b、然而不王者
c、孳孳为善者
d、蹠之徒也
e、利与善之间也
(提示:kēng、wàng、zī、zhí、jiàn)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含义。
1、上下交征利 2、苟为后义而先利 3、吾闻秦、楚构兵 4、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5、愿闻其指 6、然而不亡者7、孳孳为善者 8、舜之徒也 9、利与善之间也 10、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
(提示:1、相互 2、如果 3、交战 4、使…停止5、意向 6、这样而 7、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8、类 9、差别 10、背离)
学
以
致
用
合
作
探
究
1、“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孟子说的有没有道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已见)。 (点拨:古人云:“衣食足,则知荣辱”。在充满物欲诱惑的现代社会,我们的确太需要常常保持一份“知足”之心。如果理性放任,欲望勃发,无节制地摄取和占有,色情、抢劫、杀等将会成为现代社会的“毒瘤”。我们的生命将会被无休止的吞噬。)
2、“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你又如何理解?(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已见) (点拨:如果把人生所有的东西都以“利”作为标准,那么,我们的人生是不幸的,特别在这充满商业竟争的社会,一些把感情当作交易的砝码,虽赚到了许多钱,但心灵世界是空虚的一无所有。)
归
纳
小
结
1、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领略到了“亚圣”孟子一崇高的精神境界,他的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佳能70D中文使用说明书.pptx VIP
- 适用于高保真声效合成的共鸣腔几何建模与算法驱动优化设计方法研究.pdf VIP
- 六年级英语上册人教PEP版单词字帖.pdf VIP
- 2025年AWS认证EKS安全组策略配置与最佳实践专题试卷及解析.pdf VIP
- 2025年项目管理专业决策树分析PgMP认证考试专题试卷及解析.pdf VIP
- 《中国艰难梭菌感染诊治及预防指南(2024)》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车辆故障六案例培训.ppt VIP
-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高二(上)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估值模型中的终值计算敏感性专题试卷及解析.pdf VIP
- 2025年无人机驾驶员执照飞行器飞行前检查中的安全检查流程专题试卷及解析.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