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共26张).pptVIP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共26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2007年,第61届联合国大会将甘地诞辰的10月2日定为“国际非暴力日”。 据《印度时报》报道,自从2000年以来,全世界各地已经竖起甘地雕像65座,仅2003年到2004年间,就有15座雕像完成。   1.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过度压榨;1918—1919年,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使印度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2)印度人民迫切想要自治。 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印度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战争带来的生活困苦,激化了印度广大人民群众同英国殖民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一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募新兵1161789人,派出海外作战1215338人,死伤101439人。印度人还向英国政府捐赠了11550万镑的“战时贡献”,这个数字大大超过大战期间印度平均每年赋税收入总额。连总督哈定都不得不承认,整个印度都被英国作战部“搜罗一空”。 ——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三:我承认每个印度人应给予赢帝国以慷慨无私的、毫不含糊的支持一战,我们期望在不久之后的将来,印度能成为英帝国的自治领。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甘地自传》 130万印度士兵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英国效力。 一战时期的英国军队印度士兵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出生在一个印度教家庭,父亲是当地土邦首相。甘地19岁时远赴英国学习法律。1893年,甘地来到英国统治下的南非,领导南非印度人争取权利。他把印度教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相结合,并吸收了梭伦、托尔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论。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很快成为国大党的实际领袖,使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开始为印度的独立而奔波。二战后,印度分裂为印度与巴基斯坦两个国家。面对两国的冲突,对双方都有重要影响的甘地多次以绝食来感化他们,呼吁团结。1948年1月30日,甘地遭到印度教顽固教徒刺杀。 2.领导人:____(印度国父) 甘地 绝对不是简单的一种不使用武力的斗争技术,“非暴力”意味着对真理的执着探求和对真理的坚持。而且还包括乐于自我反省,乐于倾听,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的意见和呼声。 ——拉姆·甘地(甘地的孙子) “非暴力并不意味着向坏人的意志屈服和妥协。非暴力意味着以人的全部心灵来反对专制者的意志。只要在这种人类法则指导下进行斗争,哪怕一个人也能反抗非正义帝国的全部权力。” 非暴力? 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第一阶段---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 ②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 ③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 ④拒绝纳税。 1922年,发生暴力事件后,宜布终止运动。 (3)结果: (4)宣布终止运动的原因: 农民火烧警局,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范围。 (2)内容: 1920年 (1)时间: 土布运动 3.过程: ? 1922年2月4日,印度乔里乔拉村村民响应甘地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号召,当天举行示威游行,警察开枪射击,直至子弹射完才撤回警察局:愤怒的农民纵火焚烧警察局,使22名警察丧命。殖民政府进行镇压,杀死44人,数百人被流放服苦役。此事件后甘地宣布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每天抽出半个小时纺线,纺车因此成为甘地的象征。 甘地号召所有印度人拒绝使用洋布,改穿土布衣服。 甘地本人身体力行,他在后半生中一直穿着土布衣服。 甘地采取手纺车运动使印度摆脱困境,他表示“手纺车象征着印度的民族意识,代表着每个人对整个国家的建设性工程所作出的献。”“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 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称“文明不服从运动”。 要求: ①降低田赋;②释放政治犯;③废除食盐专卖。 第二阶段---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结果: (4)甘地妥协的原因: ①甘地主张非暴力抵抗,不希望发生暴力流血事件; ②协定部分满足了印度人民的要求,如释放政治犯,允许人民煮盐等。 (1)时间: 1930年 (2)内容: 谈判妥协。 直接原因 内容 结果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一次 1919-1922 第二次 1930 第三次 二战期间 《罗拉特法案》 “文明不服从”运动阿姆利则惨案 甘地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 非暴力-暴力 运动停止 1929经济危机,英国加大压榨,颁布食盐专营法 “食盐进军” 高潮阶段 当局妥协 运动停止 英国殖民势力的衰落,印度人民强烈反抗 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主张。 第一次……,第一次…… 为印度的独立奠定基础 4、特点: 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取得印度

文档评论(0)

小梦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