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三 民为贵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VIP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三 民为贵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三 民为贵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PAGE PAGE 1 民为贵 ??课题 民为贵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重点学习第1-3则,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借鉴和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说理艺术)。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三段四步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孟子“民为贵”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借鉴和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说理艺术)。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一、1、《百姓比天大》导入 一曲《百姓比天大》,让我们沉醉的,不仅是醉人的旋律,更是歌中铿锵的誓言。百姓比天大,亏谁也别亏百姓。一生一世常思量,恩情要报答。其实,关注百姓,关注民生,不仅仅是今天的主旋律,早在战国时代,“亚圣”孟子就曾提出“民为贵”的主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民为贵》一文.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你认为学习本课,我们应掌握哪些内容呢? 导入 二、预习检测 二、万语千言总关音——预习检测 为下列红色词语注音。 稷_____ 粢乘_____ 桀____ 獭___ 圹_____  朝觐____ 所恶勿施_____ 苟为不畜 _____ 虽欲无王 _____ 于传有之_____ jì、zī chéng、jié、tǎ、kuàng、jìn、 wù 、 xù 、wàng 、zhuàn 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小组探究成果展示 三、1、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完成重点文言知识归纳。 前面我们已经确定了学习目标,现在我们一一来完成,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对这一目标,我们采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先给3分钟的时间,分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展示小组合作成果。 (满分10分,缺一处扣一分)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2、小组探究成果展示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针对展示效果评分 分组讨论 合作探究 展示小组探究成果 四、脉络梳理 四、梳理 1、读,思考:本课选文均是围绕“” 的思想展开论述的。 第一则提出“”的观点。 第二则提出“”的观点。 第三则分析了“”的原因。 2、剧表演(第二则) 点拨 梳理脉络 课本剧表演 五、课堂反馈练习 五、课堂反馈练习 (一)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齐读 1、下列句子中红色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得天下有道 道:方法 B、所恶勿施,尔也 尔:这样 C、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 圹:原野 D、虽欲无王,不可得也 虽:虽然 2、下列句子中对“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代词,指代百姓) B、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C、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代词,指代百姓) D、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都是“的”的意思) 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仁者无敌。 B、孟子认为,得民心是有方法的,只要己所不欲,勿施于民就可以了。 C、孟子用“獭”“鹯”的比喻指出,天下暴虐无道的诸侯不可能得民心,想在天下称王,也是不可能的。 D、孟子认为当今想称王的人,平时不施行仁政,没做过多少赢得民心的事,而想成就王业,那也是不可能的。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⑴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反馈联系 (抢答) 六、分析孟子的比喻论证艺术及民本思想 六、1、以第三则为例,分析孟子的比喻论证艺术。 个读 示例: 我找的句子是 ,用————比喻——————,作用是 如“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把民心归附的情形巧妙地比做“水之就下”“兽之走圹”,形象贴切,易于明白; 用“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来形象地比喻“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把抽象的道理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比拟,形象生动; 而“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则结合现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