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程之思想史地位与其论述所产生之哲学导引-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PDF

论二程之思想史地位与其论述所产生之哲学导引-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PDF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與哲 第二十七期 2015 年 12 月 頁 229~280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論二程之思想史地位與 其論述所產生之哲學導引 戴景賢 [摘要] 本文闡論程明道、程伊川二人之思想,與其所開創之學術傳統,主要之著眼, 在於說明「理學」作為「宋學」之一種形態,及其所建構之儒學特質。而非僅以 「一般儒學」,或「一般哲學」之觀點,加以評析。蓋因宋明「理學」,相較於 先秦與漢唐之儒學,最大之差異,在於「理學」之核心理念,係以一種經由重要 之思想家所開創之具有「實踐性」之「性理之學」,涵括一切傳統儒學之內容, 以之作為理論上,人人可經由其所展示之路徑,達至儒家「窮理盡性」之理想之 方式。本文論述二程之學之所以能樹立「理學」之傳統,關鍵之點,在於說明: 「理學」之逐漸發展成為儒學之一種形態,雖不限於義理,「義理」實為其哲學 思惟之導引;無「義理」義之核心思想,與其作為「進修之術」之「實踐方法」, 則徒有哲學理論之建構,亦將不成其為「理學」。二程於思想史上之特殊地位, 蓋由是確立。而正因「理學」之核心本質,乃屬一種「義理」之學,故其發展, 亦須有「義理」形態之效應,乃始得以真正延續。故二程之外,不能不論及程門 之流衍。至於其後,朱子依伊川之「性、心分別」說所進行之整合與其完成之系 統,與陸象山所自成說與明道之關係,二者所顯示之關連意義,亦屬切要,皆為 本文所關切。本文最終並分就「思想史」與「學術史」兩方面,總結明道、伊川 二人對於後世之影響。 關鍵詞:二程、理學、中國哲學史、中國思想史、朱熹、陸九淵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230 文與哲.第二十七期 一、「理學」作為宋學之一種形態及其所建構之儒學特質 欲闡論二程 (顥,字伯淳,號明道, ;頤,字正叔,號伊川, ) 1032-1085 1033-1107 於「思想史」(intellectual history )上之地位,與其所開創之學術傳統,所應先予 說明者,為「理學」作為「宋學」之一種形態;及其所建構之儒學特質。蓋如無 「理學」之傳承,即無二程位於「宋學」中之特殊地位,必「理學」之基本性質 講明,而後二程所起之歷史作用,始得以於其中梳理。如捨此不論,徑以「一般 儒學」之觀點,或「一般哲學」之觀點,加以評析,雖亦非無可論述,終難理解 何以「二程」曾於理學發達之時代,具有如此重要之地位。 「理學」之儒學性質,相較於漢、唐之儒,最大之差異,在於「理學」之核 心理念,係以一種經由重要思想家所開創之具有高度「實踐性」之所謂「性理之 學」,涵括一切傳統儒學之內容,以之作為理論上,人人可經由其所展示之路徑, 達至儒家「窮理盡性」之理想之方式。故如無「義理門徑」中所尊崇之對象,並 以之作為學習之榜樣,即無理學之傳承;1宋、明二代真於「性理之學」有真實功 夫者,必有所取徑,其因在此。而此種於孔(丘,字仲尼,551- 479 B.C. )、孟(軻, 字子輿,372?-289 B.C. )之下,有所尊崇之認定,其事則起於伊川之論述明道。 伊川為明道之〈行狀〉云: 先生資稟既異,而充養有道:純粹如精金,溫潤如良玉;寬而有制,和而 不流;忠誠貫於金石,孝弟通於神明。視其色,其接物也,如春陽之溫; 聽其言,其入人也,如時雨之潤。胸懷洞然,徹視無間;測其藴 ,則浩乎 若滄溟之無際;極其德,美言蓋不足以形容。 先生行己:內主於敬,而行之以恕;見善若出於己,不欲勿施於人;居廣 居而行大道,言有物而動有常。 1 此即黃梨洲(宗羲,字太沖,1610-1695 )於《明儒學案》中所指言之所謂「宗旨」。梨 洲云:「大凡學有宗旨,是其人之得力處,亦是學者之入門處。天下之義理無窮,苟非定 以一二字,如何約之使其在我!故講學而無宗旨,即有嘉言,是無頭緒之亂絲也。…… 學問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為真。……學者於其不同處,正宜著眼理會,所謂一本而 萬殊也。」(黃宗羲:〈明儒學案發凡〉,見《明儒學案》,收入[清]黃宗羲撰,沈善洪 [1931-20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ndang_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