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一生站在白鹿原
——作家陈忠实素材积累
一、代表作《白鹿原》:里程碑式的作品
据介绍,截至2012年6月,《白鹿原》出版发行整整二十年,获得了读书界、评论界以及广大读者的高度赞誉。人们称它为一部“民族的秘史”、“当代中国文学的里程碑”。1997年《白鹿原》获得中国长篇小说最高成就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多年来,这部成功的小说累计印数达到1383350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二、其人:关中“冷娃”
1、敢怒敢骂的“软骨头”
陕西人说的“冷娃“,有人如此归纳:庄重诚实不耍滑头,有胆有识坚定执著,表面冷漠心怀热肠。陈忠实正是典型的“冷娃”式人物。
1997年12月19日,发表4年多的《白鹿原》在“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上,与其他3部长篇一起摘得桂冠,然而,后面却带上“修订本”三个字,让读者产生诸多猜想。
原 来,《白鹿原》面世以来好评如潮,深受欢迎,却也有不同意见,甚至有尖锐的责难和简单的行政干预。据《文艺报》1997年12月25日报道透露,“茅奖” 评委会对这部小说曾提出如下修订意见:作品中“朱先生”关于政治斗争 翻鏊子 的评说与相关描写可能引出误解,应以适当方式廓清;一些与思想主题无关的较直露的性描写,也应加以删改。
陈忠实没有二话,他像初始创作那样,平心静气躲到郊外一个安静的地方,按评委意见对书稿进行删改,还加上若干倾向性鲜明的文字。本来,这是精益求精的好事, 改糟了还是改好了,也是属于学术上的事。然而,他由此遭到某些人 “骨头软”的指责,“为了一个茅盾文学奖就卑躬屈膝,与《白鹿原》里面体现的经典气质不符”。批评文章还上了著名的《当代》杂志。
引 发大论战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出乎意料,陈忠实并没有公开回应。他跟来访记者详细解释“翻鏊子”说法的来龙去脉,并反复强调“朱先生”的观点并不代表陈忠 实,小说里一些反派人物把共产党看成是共匪,难道也是陈忠实的看法?并明确表示,领导的修改意见我是接受的,不接受怎能作出这样的调整?何况有些话还保留 着,人物性格也没有改变,“咋就涉及谁骨头硬、谁骨头软哩?”一个好作品不被理解是暂时的,最后一定会被理解。从“文革”前的极“左”到“文革”时的更 “左”,我都经历过了,心里已经有很多承受,几句批评的话,我还不能接受吗?
此后,谁要提及有关《白鹿原》修订一事的是非,他总是反复提醒:不要在这上面做太多纠缠。文学发展有一个过程,不被人接受的东西过一段时间,也许就被接受了。
他的骨头其实一点不软。早在1991年,陕西省酝酿省文联和省作协换届,省委有意让陈忠实去省文联做党组书记。陈忠实对此事不管不问,后来被催急了,反复对省委主管领导表示,说自己一心写作(当时正在乡下写《白鹿原》),就不当领导了。那领导被弄得有些不悦,拿出杀手锏:“这是定了的事,你要服从组织决 定。” 陈忠实的犟劲也上来了:“我要不去会不会开除党籍,不让写作?”
如果不是一年后路遥(原定陕西省作协主席人选,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意外病故,陈忠实仍是乐于“无官一身轻”。
2、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如果说陈忠实的矜持是因了他的才华,那么,造就他“冷娃”性格的则是苦难的生活,而正是这样的性格,孕育和催生了作家陈忠实。
1942年,陈忠实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南坡一个小村子,父母都是地道农民。13岁那年,靠卖树为生的父亲无力承担两个儿子的学费,只得弃小保大,让当弟弟的陈忠实先行休学。谁也没有想到,仅仅一年的休学,改变了陈忠实的命运。
在 文学上,陈忠实可谓早慧先飞。大约是15岁初中二年级那年,他读到赵树理的小说《田寡妇看瓜》,心想这些农村的事我也能写,就在作文本子上写下第一篇小说 《桃园风波》,一个因为果树归公引发各种矛盾的故事,获得语文老师很高评价。大概就是这时开始,他与文学结下了一生难解之缘。
不幸的是,陈忠实高中毕业时恰逢“大跃进”,国家面临严重经济困难,大学招生名额锐减,成绩在班上前三名的他竟然名落孙山!读大学中文系进而当职业作家的梦想破灭了,命运把少年陈忠实抛回到黄土高原。
陈 忠实经历了青春岁月中最痛苦的两个月,陷入六神无主的失重状态。父亲沉默了许久后无奈地说,“当个农民又如何,天底下多少农民不都活着嘛!”一言惊 醒,20岁的陈忠实选择了到村小学当教师。他不知道父亲比他更痛苦,二十多年后,老人患癌症去世前对他说:我对不起你,休那1年学,让你错过了20年啊! 忠实听了浑身战栗,久久无言。
他 庆幸选择了当教师,虽然不合他的性格和爱好,但觉得这一职业与他深爱的文学保持着某种联系———当农民的干完一天体力活回来,再没有精力和时间读书写作; 当教师的放完学后,还可以读书、写东西。他下决心向文学天堂冲刺,从最基本的阅读、收集新词、造句和练笔开始,在基本功上下苦功。回忆这段生活时他说,大 学、兵营和乡村三条道路中,我在最不想走的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