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二 王何必曰利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VIP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二 王何必曰利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二 王何必曰利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PAGE PAGE 1 王何必曰利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文中文言知识。 2、掌握孟子对比论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析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首尾呼应的结构; 2、诵读课文,对比孟子和孔子的义利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会孟子思想对今天的启示意义,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重点:领悟孟子的仁义思想。 教学难点:讨论对孟子仁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读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文中的文言知识;第二课时重点选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背景导入战国中期,诸侯纷纷以征伐经营天下,往往追名逐利、惟利是图。世风蜕变,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混乱动荡。为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地扬起了仁义的大旗。 二、学习第一则 1、学生诵读第一则内容。 2、抽查学生翻译情况。 3、第一则内容探究 (1)找出孟子在选文中的中心论点?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说明孟子所用的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论证 A、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弑君犯上 B、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孝亲忠君 (3)分析孟子说理的思路 A、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题,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 B、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国危矣举例论证:不夺不魇  C、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推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D、再次强调论点,突出自己鲜明的立场:义先于利。与开头形成呼应,突出立场。 小结: 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先义后利”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课文延伸: 孔子说“见利思义”“见得思义” “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孟子。滕文公下》 联系实际: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今社会是一个物质社会,人们追求利并没有什么错。但如果把人生所有的东西都以“利”作为标准,那么,我们的人生是不幸的,特别在这充满商业竟争的社会,一些人一切向钱看,虽然谋取了利,但心灵世界却空虚的一无所有。 三、学习第二则 1、诵读第二则选文 2、抽查学生翻译情况 3、第二则内容探究 (1)、探讨选文论证方法 :“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反面: 人与人沦为利益关系, “以市道交”,会破坏社会和谐 , 丧失对仁义价值的关怀,最终导致国家的覆亡。 “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正面: 舍弃私利,用仁义来打动人,则能成就王业。 明确:正反对比论证 结论:何必曰利 (2)孟子推行仁义有什么好处? 明确:行仁义兄弟手足情深、父子共享天伦、君臣同心同德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探讨本则的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论证 A、怀利:兄弟割袍恩断义绝 父子反目家将不家不亡者,未之有也 君臣成仇国将不国; B、怀仁义:兄弟手足情深 父子共享天伦不王者,未之有也 君臣同心同德 小结: 孟子并不反对宋牼劝战这种行为,他只是反对宋牼用以劝战的名号“利”。他认为应该以仁义作为出发点。他最担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沦为利益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沦为“以市道交”,人若丧失了对仁义价值的关怀,最终必然导致国家的覆亡。 四、学习选文第三则:“鸡鸣而起” 分析利与善对人的发展倾向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 扬善——圣贤之人 逐利——杀人魔王 “鸡鸣而起”一章也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可由此分析利与善对人的发展倾向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五、深度研究: 1、儒家义利观 A、孔子最早提出义和利的对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B、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也把义和利看作是矛盾的,强调要“先义后利” C、后世儒者主张存义去利、讳言财利 2、诸子义利观 A、道家倡“无为”、“寡欲”,主张“绝仁弃义”,“绝巧弃利”。 B、商鞅,一反儒家义本利末思想,提出:“利者,义之本也。” C、韩非则强调政治强制与强烈的“计算之心”,完全否定道德规范对利的制约。 3、讨论: (1)、孟子是否要人们完全不考虑“利”,放弃“利”呢?请说说你对孟子的义利观的理解。 (2)、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会造成什么样的社会弊端?谈谈你的看法。并讨论孟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 点拨:唯利是图会使人丧失对道义的关怀,不体恤关爱他人,损人利己,危害社会。 例如:贩毒,走私等 4、孟子的义利观: 首先,孟子积极肯定了人皆有物利需求,认为这种物利需求从根本上说是必然的,合理的。对于生存着和需要生存着的人来说,有些需求是不可或缺的,他认识到人活着就有需求,人的需求是开放的,而且一些需求必须不断地得到满足。因而当政者要顺着民众的需求,使他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饥者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