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二 王何必曰利教案5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VIP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二 王何必曰利教案5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二 王何必曰利教案5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PAGE PAGE 1 王何必曰利 教材内容: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二课,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单元比较深入和系统地介绍孟子的思想以及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旨在希望学生能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本课共三则选文,课上主要学习第一二两则,第三则由学生自学。 教学目标: ?一、理解文中基础文言知识,有效翻译全文;    二、掌握正反对比论证方式以及首尾呼应的结构;    三、了解孟子对利和义的看法,联系现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一、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 二、领会孟子的义利观,思考现实生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教学方法设计?:通过朗读感知和精细分析相结合来理解课文,再把孟子的义利观通过联系社会现实生活,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由图片展示《人民的名义》剧照导入新课) 图片解说:反腐剧《人民的名义》讲述了检察官身份的主角与贪腐分子斗智斗勇的故事,最终一切为追求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都纷纷落网,真是大快人心。其中场景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赵德汉因贪污2亿多人民币被查出后趴在钱上失声痛哭。最终因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巨额资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被依法判无期徒刑,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今天我们进入孟子的《王何必曰利》,来看看孟子的义利观。 明确教学重难点 1、有效翻译第一二两则,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2、领会孟子的义利观,思考现实生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正文讲解 第一则选文: 1、一读二勾三翻译。(一是学生集体朗读;二是教师勾画重难点,但教师不对重难点进行解释;三是学生带着勾画的重点字词句有目的地以组为单位合作翻译,教师在旁指导。) 明确勾画内容:不远千里(以为远),亦将有利于吾国乎(使获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只是)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相互;谋取),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如果;满足),何以利吾国?何以利吾家?何以利吾身?(宾语前置)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判断句) 第一则内容探究(以教师引导为主) 孟子的中心论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孟子的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A、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弑君 犯上 B、正面分析“义”的好处——孝亲 忠君 学生找出孟子说理的思路,并为孟子说理段分层: A、亮出观点。(第一句) B、反面分析“利”的坏处。(第二句到第九句) C、正面分析“义”的好处。(第十句) D、总结强调,呼应开头。(最后一句) 小结: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就可忠君孝父,“先利后义”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二则选文 1、一读二勾三翻译。 明确勾画内容:宋牼将之楚(牼keng一声;之:到……去),先生将何之(宾语前置),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停止),说之将何如(宾语前置),愿闻其指(意旨,意向),终去仁义(抛弃舍弃),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2、第二则内容探究(以学生根据第一则的学习方法后自主研究为主,教师给出问题,学生找答案。) 教师给出问题: A、孟子数落宋牼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反对他从利的角度劝说两国国君。 B、找出孟子的说理思路,并按说理思路为该段划分层次。 a、亮出观点:“先生号则不可。”(第一句) b、反面分析“利”的坏处:“亡”(第二句到第三句) c、正面分析“义”的好处:“王”(第四句到第五句) d、总结强调:“何必曰利。”(最后一句) D、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四)小结一二两则: 1、两则都显示了孟子的义利观:何必曰利。 (有人说孟子主张实行仁义,反对追求利,这种看法对不对,为什么? 明确:不够准确。孟子并不是一味地反对追求利,仁义应该放在私利之上,推选仁义才是大利所在。?) 2、孟子善于论证,且两则的论证过程一样:提出中心论点——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结论。 (五)联系现实,探讨问题。(发挥学生主动性,以组为单位探讨) 1、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师的一番宏论引起强烈的反响,他在微博中表示,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 问:你如何看待董教授的这番言辞? 明确:董教授的话本想激励学生上进,却弄巧成拙。此言辞实际也折射着一个社会现象: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一切以实力为尚,追逐实际利益成为多数人的追求,“唯利是图”成为他们的价值体现,从而放弃人格、理想等精神层面的涵养。(图片展示现代人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图片,对学生的大脑进行视觉冲击,图片内容主要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