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鼠干扰后高原鼢鼠的种群动态与扩散.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兽类学报1997, 17 1 : 53—6 1 A c ta T h er iolog ica S in ica 灭鼠干扰后高原鼢鼠的种群动态与扩散 魏万红 王权业 周文扬 樊乃昌 (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西宁, 81000 1) 摘  要   本文采用去除取样法对高原鼢鼠的种群动态及扩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高原鼢鼠 的种群密度因栖息地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土壤疏松、食物丰富的栖息地内鼠密度较高。 去除前的自然种群内和去除后扩散区内的鼢鼠中, 其种群密度基本相同, 种群结构相对稳定, 成体鼢鼠的数量均占种群的73% 左右, 雌雄性比为1 1; 去除区内鼢鼠的密度较低, 雄性幼体 的数量相对增加, 成体的数量相对减少, 其性比亦为1 1。相邻动物之间的距离受密度因素的影 响, 在同一密度条件下, 其距离无性别间的差异, 动物呈镶嵌分布型。去除区内鼢鼠的平均扩 散率为265% , 平均扩散距离为669 m , 扩散距离受土壤因素的影响。去除区内鼢鼠的成体体 重小于扩散区内鼢鼠的成体体重, 而在幼体间无差异。引起高原鼢鼠扩散的主要原因是种群密 度, 当种群密度超过平衡密度后, 由于种内的相互攻击和对食物资源的相互竞争加剧使部分个 体扩散出去。   关键词 高原鼢鼠; 种群动态; 扩散   最适扩散假说( ) 假定, 幼体分为扩散者( ) 和非扩 Op t im a l d isp er sa l th eo ry D isp er ser s 散者(R e siden t s) , 无论在短期内和长期内都将最大限度地增加种群的适合度 (F itn e ss) ( , 1979) 。对于动物扩散 的机制和效应 已提 出许多假说, 包括攻击 ( ) N evo A gg re ssion ( ) ( ) ( ) Ch r ist ian , 1970 、行为多型 B eh av io ra l p o lym o rp h ism Ch it ty , 1967 、环境容纳量效应 ( Car ry in g cap acity effect s) (L id ick er , 1975) 和社会 内聚力 ( So cia l coh e sion ) (B eko ff, 1977) 等, 并在许多动物 中得 以模拟 ( K eith 等, 1981; Stou t 等, 1982; F a irb a irn , 1978; M ich en er 等, 1977; V au gh an , 1962; Sm o len 等, 1980 ) 。地 下 掘 土 类 动 物 ( Fo sso r ia l an im a ls) 由于生活于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洞道系统内, 其种群数量稳定于环境容纳量, 并 且种群通过密度调节机制( ) 使新增加的亚成体扩散出去 D en sity regu lato ry m ech an ism ( , 1979) 。由于地下掘土类主要依靠挖掘来扩散, 同时动物扩散过程中与其所承受的 N evo (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