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即l简称6《《徐灵胎全书医贯砭卷下》151页
5即l简称
6《《徐灵胎全书医贯砭卷下》151页
7《外台秘要方自序》华夏出版社1903年六月3-6页
8《外台秘要探秘》刘明德6—7页陕西科技出版社2011年12月l版
9《外台秘要方医学价值再认识》郝怀斌 《中华医史》杂志1998年第四期28卷 i0《外台秘要探秘》刘明德第9页陕西科技出版社2011年12月l版 11《徐灵胎全书。伤寒论金匮论》全书150页
12《王焘对中国医学的贡献》郝怀斌
读外台秘要 谈灸法临床
宝鸡市中医医院 任永新李金涛
内容摘要:
针灸是我国先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病在病痛处手捣,棍按,或用石块碰击,砭石刺 血,在病痛处用柴,草,树枝点火烘烤,达到治疗病痛的目的。由此逐渐形成砭石,骨针, 艾灸。这是古代劳动人民和历代医家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不断地创造发展成现代的针法,灸法, 形成一整套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同样灸法在其防治疾病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王焘之《外台秘要》全面继承和发展了隋唐,两晋之前的灸法医术,结合个人临床经验, 提出他本人对灸法的见解,看法及理论依据,使灸疗这一科学治病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 高,为艾灸防治疾病作出卓越的恭献。临床实践也充分证明了灸法治病的疗效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灸法、7外台秘要、临床
一、灸法的起源和发展 灸法的起源是原始社会祖先们用树枝、柴草燃火烘烤治病。以后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用
艾叶揉成艾绒引火避蚊虫,进而发展成艾灸治疗疾病。秦汉时期的扁鹊、张机就已将针和灸 应用于临床。扁鹊针三阳五会治虢太子尸厥,张机用灸疗法治三阴虚寒证就是例证。西汉末 年的《黄帝明堂经》是历史上第一部针灸并重,腧穴研究的针灸著作,大篇幅的记叙了灸法 临床。曹操之子曹翕(魏东平王)就著有《曹氏灸方》,十卷。书中所载孔穴较前人增多。 施灸禁忌也较前具体。两晋南北朝艾灸医疗的发展不断超前。西晋皇甫谧编辑的《针灸甲乙 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理论实践丰富,详尽的叙述各类疾病证侯,取穴和针刺,艾灸方法的 针灸专著,对灸疗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晋代名医葛洪在他的《肘后方》中强调了艾灸 对传染病的治疗和急救作用。南北朝时艾灸疗法在民间不断盛行,而且传入了日本、朝鲜。 公元552年,隋文帝将《针经》送给日本的钦明天皇。562年秋吴人知聪将《明堂图》等经 书1.60卷越海东渡传入日本,日本也派医官来我国学习。隋唐时代是针、灸发展的鼎盛时期, 将针灸列为一门独立学科。唐朝建有医科学校。设有针灸科,针博士,教授。唐太宗命甄权 等人校订《明堂人形图》。唐代名医孙思邈著有《各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提倡针灸并用。 对灸法特别注重,施灸的壮数为至少百壮。他还绘制了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明堂 三人图》[1],使针灸教学和临床得到超前的发展和提高。他认为“至于火灸特有奇能,虽
6l
日针、汤、散皆所不及,灸为其最要”。就连唐代诗人韩愈在他《谴疟鬼》一诗中称“灸师 施艾柱,酷若烈火围”。说明唐代医家已用灸法有效的治疗疟疾。公元746年以后唐代王焘
日针、汤、散皆所不及,灸为其最要”。就连唐代诗人韩愈在他《谴疟鬼》一诗中称“灸师 施艾柱,酷若烈火围”。说明唐代医家已用灸法有效的治疗疟疾。公元746年以后唐代王焘 在掌管弘文馆期间遍览了晋唐以前的医书,编著成《外台秘要方》,他重灸轻针,认为“灸 为王道、针为霸道[2]”在整理千金方时把孙氏的“所谓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谓愚人 妄针必死,不能起生人也’’将“所谓”和“愚人妄针”二处删去,依照他的观点“针能杀生 人,不能起死人”。从而贬低了针刺的治疗作用。极力提倡艾灸治病。认为“诸疗之要,火 灸为良,要中之要,无过此术”。刻意将有“针灸”二字的地方改为“火灸”,将针几分,留
几呼删去,只留“灸几壮”[3],不难看出王焘推崇注重艾灸的思想与陈延之、葛洪、孙思 邈等医家重灸而不排斥针法迥然有别,但从另一角度可以肯定王焘推崇灸法,对灸法的普及 推广开展应用其贡献是非常大的。
二、王焘崇尚灸法缘由
《外台秘要》之作者王焘,出身宦门,少年多病,待年长,母病事亲,于是就开始喜 爱医药,勤学钻研,在供职弘文馆先后20余年。这为他收集整理学习医药资料创造了有利 条件。他在收集前人资料时又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最突出的是“唯取灸法,不用针刺?。 突出三个方面,其一:他在,《明堂序》中提出“其针法古来以为深奥,今人卒不可解。经 云: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若以录之,恐伤性命,今不录针经唯取灸法”[4]。显然他 的观点与同时代《千金方》的作者孙思邈观点不同。孙氏认为“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 则病无所逃也”。“方知针灸之功过半于汤药也”。其二:古代医生在其医疗生涯中,尤其针 灸临床中有过意外事故发生,这就是孙氏所说的“愚人妄针”“必死”的原因。一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