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雾气候特征及天气成因分析-气象与环境学报.PDF

重庆雾气候特征及天气成因分析-气象与环境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9卷 第6期 气 象 与 环 境 学 报 Vol.29No.6 2013年12月 JOURNALOFMETEOROLOGYANDENVIRONMENT December2013 韩余,刘德,王欢,等.重庆雾气候特征及天气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29(6):116-122. HANYu,LIUDe,WANGHuan,etal.ClimaticcharacteristicsoffoganditsformingreasoninChongqing[J].JournalofMeteorology andEnvironment,2013,29(6):116-122. 重庆雾气候特征及天气成因分析 1 1 1 1 2 韩余  刘德  王欢 江玉华  夏佰城 (1重庆市气象台,重庆401147;2重庆市气象服务中心,重庆401147)   摘 要:利用1980—2011年重庆市36个区县气象站能见度及相对湿度资料,分析了重庆全区域雾的气候特征。选取全市 典型浓雾个例,利用NCEP的1°×1°再分析资料和L波段雷达资料,合成分析了辐射雾和雨雾的环流形势和温、湿、风的垂直 结构。结果表明:重庆全区域雾呈西多东少的分布形势,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 10月至翌年2月,年平均雾日数在21世纪初 呈现显著下降趋势,雾日减少的突变发生在2002年。辐射雾发生时500hPa中亚及青藏高原地区为高压脊,地面上重庆位于高 气压内部的均压场中,冷锋已到达华南地区;而雨雾发生时500hPa青藏高原地区为低压槽区,地面冷高压中心位于中国北方 地区,有弱冷空气经大巴山从东北向重庆渗入。两种雾的温、湿、风垂直结构特征表现为辐射雾近地层逆温明显强于雨雾;上干 下湿和湿层深厚分别是辐射雾和雨雾形成时湿度垂直结构的主要特征;两种雾形成时近地层风速均较小,总体来看雨雾发生时 各层的风速均大于辐射雾。 关键词:辐射雾;雨雾;合成分析   中图分类号:P42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503X.2013.06.018 雾的特征及成因的研究较少。本文分析了重庆市36 引言 个区县雾的气候特征。选取全市的典型浓雾个例, 重庆是闻名的“雾都”,浓雾经常导致工业、交通 合成分析了辐射雾和雨雾的环流形势和温、湿、风的 事故发生。特别是浓雾天气伴随的城市污染事件, 垂直结构,建立雾的预报概念模型,为大雾天气预 给重庆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 测、减灾及其影响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重庆雾的特征及天气成因,提供雾预报的概念 1 资料与方法 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对雾的研究取 得了很多成果,如李子华[1] [2] 采用1980—2011年重庆市36个区县气象站的 、吴兑等 对中国近几十 [3] 年的雾及霾进行了研究。王丽萍和陈少勇 对 能见度及相对湿度资料。雾是悬浮于近地面层空气 1961—2000年中国雾区的分布及季节变化进行了研 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水平能见度降到1000m 究,指出中国地区的6个主要雾区,雾日显著趋势区 以下的现象。WMO在2005年的报告中建议相对湿 呈西南—东北走向,秋冬季雾日最多。马学款等[4] 度大于等于95%、能见度小于 1000m即定义为雾。 对重庆市区雾的天气特征进行分析,选取适当的诊 本文统计的雾以此为标准,水平能见度100—500m为 断因子,使用神经网络建立预报模式。陈传雷等[5] 浓雾;水平能见度小于100m为强浓雾。当一日中任 对近53a辽宁雾的时空分布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李 一观测时段有雾出现即统计为雾日,再根据一日中最 [6]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