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血涂片制备与染色及质量控制
血涂片是通过特定的方法将血液按一定方向均匀涂开的过程,微观上使细胞是由球形变为平面形或近平面形平铺在载玻片上。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是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步骤,特别是对于各种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血涂片制备是否合格、染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质量。
(一)血涂片制备
1.载玻片的准备
新载玻片常带有游离碱质,须用浓度为lmol/L的HCl浸泡24h,再用清水彻底冲洗,干燥后备用。旧载玻片要用含洗涤剂的清水中煮沸20min,洗掉血膜,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最后用0.95L/L乙醇浸泡1h,干燥备用。
使用载玻片时,不要用手触及玻片表面,保持玻片清洁、干燥、中性、无油腻。
2.血涂片制作方法
取血液标本一滴置载玻片的一端,以边缘平滑的推片一端,从血滴前沿方向接触血液,使血液沿推片散开,推片与载玻片保持30~45○夹角,平稳地向前推动,血液即在载玻片上形成薄层血膜。
涂片的厚薄与血滴大小、推片与载玻片之间的角度、推片时的速度及血细胞比容有关。血滴大、角度大、速度快则血膜越厚;反之则血膜越薄。
一张良好的血涂片,要求厚薄适宜,头体尾明显,细胞分布均匀,血膜边缘整齐并留有的空隙。
(二)血涂片染色
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的主要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染上不同的颜色,以便于镜下观察识别。
血涂片染色包括两个过程:固定和染色。固定是将细胞蛋白质和多糖等成分迅速交联凝固,以保持细胞原有形态结构不发生变化。常用的染色方法有瑞特染色法(Wright)、姬姆萨染色法(Giemsa)等。
1.瑞特(Wright)染色法
本法的特点是将固定和染色合并在一起进行,手续简便,染色时间短,对白细胞特异性颗粒着色较好,但对核的着色略差。
(1)瑞特染料
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伊红为钠盐,有色部分为阴离子。美蓝为氯盐,有色部分为阳离子。美蓝和伊红的水溶液混合后,产生一种不溶于水的伊红化美蓝(ME)中性沉淀,即瑞特染料,溶解于甲醇中,即成为瑞氏染液。甲醇的作用一方面使ME溶解,并解离为M+和E-,两种有色离子可以选择性地与细胞内不同成分结合。另一方面因其具有强大的脱水作用,可将细胞瞬间固定,蛋白质被沉淀为颗粒状或者网状结构,表面积增加,提高对染料的吸附作用,增强染色效果。
(2)缓冲液
pH6.4~6.8的磷酸盐缓冲液,其作用是使染色环境维持在弱酸性,达到最佳的染色效果。
(3)细胞的着色原理
细胞的着色既有化学的亲合作用,又有物理的吸附作用。不同的细胞由于其所含化学成分不一样,化学性质各不相同,所以对染料的亲合力也不一样。
①细胞中的碱性物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红色,因此,该物质又称为嗜酸性物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及嗜酸粒细胞中的嗜酸性颗粒等与伊红结合。
②细胞中的酸性物质可与碱性染料美蓝结合而染成蓝紫色,该物质又称嗜碱性物质。如淋巴细胞胞质及嗜碱粒细胞的颗粒为酸性物质,与碱性染料美蓝结合。
③中性颗粒呈等电状态与伊红美蓝均可结合,染淡紫红色为中性物质。另外细胞核蛋白主要由脱氧核糖核酸和强碱性的组蛋白等组成,与酸性伊红结合染成红色,但因核蛋白中还含有少量的弱酸性物质,与碱性美蓝作用染成蓝色,因含量太少,蓝色反应极弱,故也被染成紫红色。
④原始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的胞质含有较多的酸性物质,与美蓝亲合力强,故染成较浓厚的蓝色;随着细胞的发育,晚幼红细胞阶段既含有酸性物质,又含有碱性物质(Hb),既能与碱性染料美蓝结合,又能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故染成红蓝色或灰红色;当红细胞完全成熟,酸性物质彻底消失后,只与伊红结合,则染成粉红色。
(4)pH对细胞染色的影响
细胞着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细胞各种成分均由蛋白质构成,由于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的正负数量随溶液pH值而定。对某一蛋白质而言,如果环境的pH小于其等电点(PI),则该蛋白质带正电荷即在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酸性伊红结合,染色偏红;相反,当环境的pH大于PI即在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则易与美蓝结合染色偏蓝。因此,要使用清洁中性的载玻片、优质的甲醇做溶剂和用缓冲液(pH6.4~6.8)来调节染色时的pH值,达到满意的染色效果。
(5)染色效果分析
正常情况:血膜外观呈淡粉红色或琥珀色。显微镜下,成熟红细胞呈粉红色。白细胞胞质中颗粒清楚,并显示出各种细胞特有的色彩,细胞核染紫红色,核染色质结构清楚。
染色偏酸:红细胞和嗜酸粒细胞颗粒偏红,白细胞核呈淡蓝色或不着色。
染色偏碱:所有细胞呈灰蓝色,颗粒深暗;嗜酸粒细胞可染成暗褐色,甚至紫黑色或蓝色;中性颗粒偏粗,染成紫黑色。
2.姬姆萨(Giemsa)染色法
姬姆萨染料由天青和酸性染料伊红组成的复合染料。染色原理、缓冲液与瑞特染色法大致相同。本法对细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