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存在问题与临床实践.doc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存在问题与临床实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存在问题与临床实践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常规检验的主要内容,也是医学检验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近年来,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普及,忽视血常规检验中的形态学观察,以致造成漏检、漏诊及误诊的现象常常发生,已引起临床医生、检验人员及患者家属的高度重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较多,应积极研究对策,确保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不断提高。 一、专业知识面窄造成漏检与对策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涉及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其它异常细胞形态学的知识和丰富经验。临床工作中常由于形态学知识面窄而造成漏检,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例1,男、8岁,主因经常鼻衄、皮肤紫癜而求诊,甲院查血常规RBC3.8times;1012/L,HBG105g/L,WBC4times;109/L,PLT84times;109/L,按血细胞减少症治疗不见好转而转乙院。血常规结果与甲院近似,血象中粒细胞胞质中多见Dhle小体,并伴有巨大血小板。其母血象与患者近似。结合临床诊为May-Hegglin畸形。家属认为甲院检验人员工作不认真,要追查其责任,后经耐心解释,家属不再追究。 例2,患者,男,80岁,因发热查血常规,甲院化验报告,RBC3.5times;1012/L,WBC20.3times;109/L,W-SCR0.26,W-LCR0.74(两分群),未提示形态学异常,PLT160times;109/L。转乙院W-SCR0.74,W-MCR0.07,W-LCR0.19(三分群)。查血象多为带空泡的绒毛淋巴细胞,骨髓及血涂片证实为伴绒毛淋巴细胞的脾淋巴瘤,家属拟起诉甲院延误诊断,由于本病非常少见,经解释,家属理解。 对策:①普及血细胞形态学知识,不断提高检验人员业务水平。②从事血细胞形态学的检验人员上岗前应接受正规培训。③建立形态学检验人员评价认可制度。④加强血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工作,对多次不达标实验室应提出警告。 二、染色技术不正规发生漏诊与对策 有些基层实验室使用快速染色法,这种染色法操作迅速,但不适合鉴别细胞结构。 例3,女,4岁,主因皮肤出现小脓泡、肝、脾肿大而求诊。甲院查血常规RBC3.1times;1012/L,HBG93g/L,WBC3.8times;109/L,血涂片快速染色后白细胞分类为N0.63,L0.36,M0.01,未报形态学异常。转到乙院后查血象,中性粒细胞胞质中有粗大紫灰色颗粒,淋巴细胞胞质中可见到1~2个粗大紫红色颗粒。结合临床特点诊断为Chediak-Higashi综合征。患者家属对早日确诊非常满意。 对策:①提倡使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Romanowsky染色法,也可使用Wright、Giemsa或Wright-Giemsa混合染色法。②严格按标准化程序进行染色。③采用快速染色法的单位应定期更换分染试剂,以免影响染色质量。 三、仪器法引发的医疗纠纷与对策 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普及,忽视血常规检验中的形态学观察,从而造成漏检、漏诊及误诊等现象,以至引发医患之间的矛盾,已引起临床医生、检验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普遍关注。 1、异常结果提示未引起重视 例4,患者,女,40岁,因干咳而住甲院,血常规检查提示WBC11times;109/L,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MCR0.19,异常提示F2,未查血片。后患者转外院住院,多次查血常规,嗜酸粒细胞高,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先后支付医疗费用较多,认为甲院延误了诊断,要求赔偿。 例5,患者,女,38岁,脑外科术前查血常规,血液分析仪RBC4.25times;1012/L,PLT58times;109/L。异常提示为PLT直方图DW,医生不给做手术,转内科进一步检查。再次以手工法计数RBC3.85times;1012/L,PLT114times;109/L,血片内有巨大血小板,又转去手术。患者家属认为延误了治疗过程,应处理当事人。 2、有报警信号不会利用 例6,患者,女,15岁,因贫血和白细胞高从甲院转来乙院,家属带来甲院血常规化验单上有WL报警信号,通过复查血涂片,白细胞增高是由于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经校正为患者发出准确报告。家属向甲院领导反映了上述情况,要求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例7,患者,女,28岁,因贫血在某院门诊查血常规,RBC1.98times;1012/L,HBG90g/L,HCT0.24,RBC、HCT及MCV、MCH、MCHC均提示RU,未进一步复查就发出了化验报告。医生拿到化验单后,认为HGB与RBC、HCT等结果不一致,要求重新查血常规。血标本经加温30分钟后上机,RBC、HGB、HCT等参数均显示轻度贫血。避免了一次医患纠纷。 3、血常规不做镜检 传统的血常规检查都要求血涂片染色后镜检,随着血液分析仪的使用及工作量不断增加,有的实验室仅凭仪器分类就发出报告,从而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