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中的法理思考与定位.docVIP

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中的法理思考与定位.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中的法理思考与定位   摘 要:人工智能与法律作为法学研究的一对基本范畴,是一个先者浅探的神秘领域。作为一个技术和法律关系结合体,给予人工智能关注和定位,有利于打开法学研究的新思路。在司法实践中,人工智能为法律人提供辅助性工作,没有取代的能力,人工智能与法律的亲密结合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人工智能;法律推理;辅助作用   绪论   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已经袭来,电脑的深度学习能力被成功地应用到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领域,在法律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得到了各方重视。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开展“智慧法院人工智能系统”研究计划;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检察大数据行动指南(2017-2020 年)》,全国检察机关将依托大数据及智能语音等前沿科技,打造“智慧检务”。人工智能与司法未来的关系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试以法理学视角嵌入对该问题作一番探讨,以探求其真谛,并求教于方家。   一、人工智能法律系统的发展动力   人工智能法律系统的发展源于两种动力。其一是法律实践自身的要求。随着社会生活和法律关系的复杂化,法律实践需要新的思维工具,否则,法学家以及法律工作者?⑽薹ǔ惺芊?律文献日积月累和法律案件不断增多的重负。其二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需要。人工智能以模拟人的全部思维活动为目标,但又必须以具体思维活动一城一池的攻克为过程。它需要通过对不同思维领域的征服,来证明知识的每个领域都可以精确描述并制造出类似人类智能的机器。   二、人工智能在司法实践中的定位争议   (一)法律形式主义   以J?奥斯汀为代表的英国分析法学的所主张的法律形式主义,具有忽视法官主观能动性和法律推理灵活性的僵化的缺陷,但是,从人工智能就是为思维提供机械论解释的意义上说,法律形式主义对法律推理所作的机械论解释,恰恰为人工智能法律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可能的前提。   (二)法律现实主义   霍姆斯法官明确提出“法律的生命并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的格言。相对于法律形式主义,法律现实主义推动智能模拟深入到主体的思维结构领域。法律现实主义对法官主观能动性和法律推理灵活性的强调,促使人工智能研究从模拟法律推理的外在逻辑形式进一步转向探求法官的内在思维结构。   (三)折中立场―“开放结构”   哈特在法律形式主义和法律现实主义的争论中采取了一种折中立场,他既承认逻辑的局限性又强调其重要性;既排斥法官完全按自己的预感来随意判案的见解,又承认直觉的存在。即“开放结构”的法律概念。法律概念既有“意义核心”又有“开放结构”,逻辑推理可以帮助法官发现问题的阳面,而根据社会政策、价值和后果对规则进行解释则有助于发现问题的阴面。开放结构的法律概念,使基于规则的法律推理模拟在受到概念封闭性的限制而对疑难案件无能为力时,找到了新的立足点。   三、我国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中的定位及未来畅想   (一)我国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中的定位   2017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拒绝提审State v.Loomis一案,间接承认了法官在定罪量刑中可以参考智能化软件提供的预测结果。虽然如此,非盈利机构ProPublica对COMPAS的实证研究发现,COMPAS的犯罪风险评估算法系统,系统性地歧视了黑人,黑人被该系统错误地评估为高犯罪风险的概率是白人的两倍,而白人则更多地被错误评估为低犯罪风险。   该案带给我们的启示是:预测算法只能是一种辅助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工具,而无法直接做为判案依据,实践中要严谨使用以避免不正当的程序违法行为。尤其是在面对可能涉及歧视的算法规则时。   目前在国内外法律领域采取的人工智能技术普遍应用深度学习技术(deep learning),而这一技术本身的特点就是决策过程难以具体解释,有所谓“黑箱”的特点,就像AlphaGO先后战胜了世界冠军李世石和柯洁,但其每一步棋后的具体判断连其设计者也无法预测和解释。如果人工智能本身有可能因为其现阶段的技术特点带有不公平性,而又无法做出确定性的解释,那么在我国的司法领域中则需要做出更谨慎的审视,我们在把人工智能作为决策的参考的同时,应严格限制在辅助性地位,而不是唯一的依据。   (二)人工智能与未来法律的畅想   人类不能被人工智能不断增长的能力牵着鼻子走,甚至被带入完全不受人类控制的未来。为了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新风险,保护创新的同时确保人类生活的美善品质,未来的法律发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向度。   首先,现有的法律模式没有摆脱传统的具象化乃至拟人化思维方式,仅将有形的智能化机器或“机器人”纳入规制范围。而这种被称为“合成智能”的由算法、网络和大数据组成的无形、无界的存在,才是人工智能的智能所在。人工智能技

文档评论(0)

hkfgmn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