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与行为关连性的内隐理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題文獻 許功餘(2007)。〈華人性格與行為關連性之內隱理論的內涵及其對個人互動行為之影響〉。《本土心理學研究》。27期,3-80。 許功餘、楊國樞(出版中)。〈社會情境對華人性格與行為關連性內隱理論之影響:以工作與社交情境為例〉。見楊國樞(主編)《華人性格》。台北:台灣大學出版社。 許功餘(2006)。〈華人辯證思維與「性格與行為關連性內隱理論」之關係〉。《中華心理學刊》,卷48,3期,291-313。 許功餘(2010)。〈華人性格與行為關連性的特殊內隱理論之檢驗:不同性格、性別、及地位之比較〉。中華心理學刊,卷52,3期,243-264。 華人性格知覺與人際互動 「華人性格與行為關連性的內隱理論」之理論分析與實徵探討 華人性格知覺與人際互動 在初識互動之初(前),當人們有機會去知道互動對象的性格訊息,對兩人的互動會有何影響? 華人性格知覺與人際互動 初識關係在華人人際關係的位置 對比作用。以家人(族)/熟人/自己人的重要性。 華人的人際心態 對生人的漠然心態 對外人的排斥心態 對外人的疑懼心態 華人性格知覺與人際互動 不知所以、毫無方向的情況,我還能作什麼? 以華人性格特質為基礎,進行初步的訪談。 輪廓開始浮現,對自己的論文有了著力點。 華人性格知覺與人際互動 許功餘(2003)探討初識階段中,互動對象的性格對個人的互動行為之影響時,將影響歷程區分兩部分: (1)個人預期對方可能出現的行為 受「性格與行為關連性的內隱理論」之影響 (2)個人的互動行為之產生: 受個人預期對方出現的行為之影響 性格與行為關連性的內隱理論 個人認知系統中將某類性格(P)與某些特定的行為(B)間加以連結的基模。 與性格有連結的行為可分兩類: (1)主要行為(類別):性格特質直接隱 含的行為(類別)。 (2)次要行為(類別):非性格特質直接 隱含的行為(類別)。 範例一 與外向性格連結在一起的可能行為: (一)主動與人打招呼、笑容滿面 (二)取笑人、大斷別人談話、搶話 範例二 與內向性格連結在一起的可能行為: (一)不與人打招呼、臉上沒表情 (二)回答問題都很慢、呆呆笨笨 性格與行為關連性的內隱理論 由個人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而形成,一當個人遇到具有某類性格的人即觸發此種基模發生作用。 區分為特殊性與一般性兩類: (1)特殊者是在特定條件下 (如互動情境、性 別差異、地位高低)所發生作用的P-B內隱理論。 (2)一般者是在特定條件不明下所發生作用的 P-B內隱理論。 性格與行為關連性的內隱理論之構成因素 華人(對陌生人)的疑懼心態,使個人預測初識者可能出現之次要行為以負面(或傷害)性為主。這種心態一方面影響內隱理論之內容,另方面,影響人際互動。 華人的辯證思維,使個人預測具有正面性格的互動對象可能出現負面的次要行為。(行為預測的雙面性) 人際初識階段中, 個人所面對的人際威脅 許功餘(2003)分別探討了性格與行為關連性的一般性與特殊性內隱理論之內涵與對人際互動行為之影響,其所提出的假設獲得支持,研究結果綜合如下: 除了誠信仁慈與溫順隨和外,其餘性格向度均出現負面的次要行為預測。 精明幹練、外向活躍、及勤儉恆毅均出現了正面的主要行為與負面的次要行為之預測。 內隱理論對人際互動行為之影響 具有消除人際威脅的行為可以預測促進人際互動之行為。 具有惡化人際威脅的行為可以預測阻礙人際互動之行為。 具有消除與惡化人際威脅的行為可同時預測促進或阻礙人際互動之行為。 華人辯證思維與「性格與行為關連性的內隱理論」之關係 華人辯證思維之特性 一種由動態、反面、及整體的角度來思考事物的思維方式(朱伯崑,2001) 將事物視為同時存在著矛盾對立的兩面,透過對立雙方相互排斥、相互依存、及相互轉化而產生變化(方立天,1999)。 華人辯證思維之特性 對事物的理解需由整體的角度來掌握事物內存的對立兩面;在待人或處事上,則以中庸之道為準,隨具體情況採用適當的方法或作為。 華人傳統的辯證思維可以整體思維與中庸思維為代表。 整體思維 Peng 與Nisbett(1999)以變易律、矛盾律、及整體律來說明華人的辯證思維。 變易律所是指萬事萬物均處在一種變動不居的狀態,非固定靜止的狀態; 矛盾律則指現實之中充滿著彼此相互對立矛盾的現象; 整體律則是對事物的瞭解展現出一種全面的關照。 中庸思維 趙志裕(2000)將中庸思維視為一種後設認知歷程,主要是以辨析環境中的對立元素,找出可以兼容各種矛盾元素的方法,使各元素能產生相推與共濟的力量,最後達到和諧均衡的狀態。其重要內涵包括: 以「中和」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