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问答.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关于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问答 (一)什么是血液流变学? 流变学是在流体力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鉴于物体的流动与物体的变形有着互为因果、互相依存的关系,即物体的变形是流动的基础,而流动则是变形在时间上的延续,故流变学就是研究物体的流动与变形的科学。血液流变学就是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的流动性与变形规律的科学,也就是研究血液和血管的宏观与微观流变性规律及在医学领域内的应用,其内容如血液的粘度、粘弹性、流动性、凝聚性等流变特性。红细胞的变形及聚集、血小板的聚集等。 (二)临床血液流变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研究各种疾病时血液流变行为的变化规律,以及他们在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后估价中的意义,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血液粘稠度的研究、红细胞流变性研究和血小板流变性研究。 (三)血液流变学有何临床应用价值? 造成人类死亡率最多的是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以及糖尿病、肺心病,血液病等疾病。在其发病过程中都会出现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如全血及血浆粘度的增加、红细胞压积及聚集性增高、血小板粘附及聚集性增强,红细胞变形性减弱等。因此,血液流变因素的检查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和阐明一些疾病的发病机理能够使我们早期查出潜在的疾病,有利于早期诊断,并从改善血液流变性状态来寻找药物及其它有效治疗措施,进而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控制疾病发展。 (四)恶性肿瘤病人血液流变学有何变化? 各种癌症患者普遍表现出红细胞压积降低和红细胞沉降率增高,说明恶性肿瘤时,红细胞聚集性明显增加,与此同时发现肿瘤患者血液内出现一些共同变化,例如出现皱缩红细胞,纤维蛋白原增多、血小板粘附性增高等。因此恶性肿瘤患者无疑会出现红细胞变形性下降、红细胞聚集性增高、血浆粘度增高以及全血粘度增高。血液粘滞度增高又直接促使癌细胞的转移。当红细胞聚集增多时,使得血流所携带的癌细胞从血管轴心处向血管壁处迁移,这样癌细胞就有可能陷入血管内皮不规整的地方,或附着于血栓之上,亦可卷入某些涡流。此外,血栓形成与血小板聚集的增加都可使血流变缓或淤滞,这也使分散的癌细胞有可能沉积。沉积的癌细胞可被新生的血栓包裹,并且可以穿过血管内皮。因此,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参与了恶性肿瘤的发病及癌症转移的全过程。 (五)血液流变学常用的检测指标有哪些? 测量项目 正常参考值范围 1. 全血粘度(mPa·S) 高限 低限 高切(200/S) 3.85 4.82 中切(30/S) 4.68 6.14 低切(3/S) 8.12 12.8 2. 血浆粘度(mPa·S) 1.3 1.6 3. 红细胞压积(L/L) 0.37 0.47 4. 全血高切还原粘度 3.801 5.716 全血中切还原粘度 5.203 7.921 全血低切还原粘度 11.014 18.822 5. 血沉(mm/H) 0 20 6. 血沉方程K值 0 88.88 7. 红细胞聚集指数 5.075 9.846 8. 红细胞变形指数 0.63 1.103 9. 红细胞刚性指数(IR) 2.992 7.318 10. 红细胞计数 3.996 5.076 11. 红细胞电永时间(S) 14.438 18.075 12. 卡松粘度(mPa·S) 1.104 2.616 13. 卡松屈服应力(Pa) 8.207 12.983 14. 纤维蛋白原(g/L) 2.0 4.0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