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突破十数形结合思想.doc

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突破十数形结合思想.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小时提高理化成绩40分,详见VCM仿真实验官网: PAGE VCM仿真实验订购热线:020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突破十 数形结合思想   HYPERLINK / VCM仿真实验官网、VCM仿真实验破解版 【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题型特点】 所谓数形结合试题,就是将已知条件或信息、变化过程中的某些量的变化以曲线、直线等图象的形式来表示的习题。这类题目具有形象直观、简明清晰、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在化学教学中, 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非常广泛,多用在一些概念的理解、化学计算、物质结构、化学反应等方面。 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快速掌握化学计算,可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数形结合思想用于解决化学问题的关键在于:读图、识图、用图。即对所给图像中的“数、形、义、性”等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弄清图像中的“四点”(起点、交点、转折点、终点)及各条线段(含横、纵坐标)的化学含义,分析曲线的走向,挖掘图像中的隐含条件,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主要考查内容】 主要有化学反应过程、溶液稀释、溶液导电性、沉淀量、溶解度等图像题;从形式上来看,有单线图像题、多线图像题、图表结合题。 【必备知识梳理】 1.pH变化曲线 ①酸碱中和; 图1:向碱性溶液中加酸性溶液,溶液pH不断增小,开始pH7, B点恰好完全反应pH=7,最终pH7; 图2:向酸性溶液加碱性溶液,溶液pH不断增大,,开始pH7,B点恰好完全反应pH=7,最终pH7; ②酸碱稀释 图3:向碱性溶液中加水,起点pH7,溶液pH不断减小(碱性逐渐减弱),最终将接近于7(但不能达到7),更不可能超过7; 图4: 向酸性溶液中加水,起点pH7,溶液pH不断增大(酸性逐渐减弱),最终将接近于7(但不能达到7),更不可能超过7; 2.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曲线。 图1:等量金属(Mg、Zn、 Fe)与足量酸反应,反应后酸有剩余,产生的氢气质量不相等; 图2:足量金属(Mg、Zn、 Fe)与等量酸反应,反应后金属有剩余,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 3.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曲线 分析 图像 一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 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溶解时,起点为零,溶质质量分数随着溶质的溶解不断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 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该溶质 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该溶质,起点不为零,溶质质量分数随着溶质的溶解而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该溶质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该溶质,溶质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溶液的稀释 一定温度下,稀释溶液时,起点不为零,随着溶剂的加入,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不断增大,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趋近于零,但不能等于零 4. 溶解度的变化曲线 ①气体溶解度曲线; 图1: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图2: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 ②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分析下图的溶解度曲线,总结规律,回答问题: ①Q点的含义: 在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120g。(固体溶解度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含义) ② P点的含义:在t2℃时A物质和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60g 。(固体溶解度曲线上交点的含义) ③ t1℃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 。(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比较) ④ t3℃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6:5:11。(从溶解度曲线上认识溶液的组成) ⑤ t℃时,将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降低温度)。t℃时,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加溶质 或 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⑥ 在t2℃时,4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能形成80g溶液。(溶液能否全溶) ⑦ t3℃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有 A 物质。(降温结晶) ⑧ 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即提纯甲晶体),可用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从C溶液中获取C晶体(即提纯乙晶体),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溶解度有明显差异的混合物的提纯) ⑨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C A ;(降温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 10 \* GB3 ⑩ t 3 ℃ 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 1 ℃,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BA。(降温后溶液中溶剂的变化) 【典型例题】 例1:(2017?兰州)下列图像与所对应操作相符的是( ) A.用两份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