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免疫性疾病.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及感染因素有关。 细胞免疫:发挥主要作用。活化的CD4+Th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从而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组织降解因子,引起滑膜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刺激滑膜细胞和软骨细胞分泌蛋白水解酶和基质降解酶,导致滑膜和关节软骨破坏。 体液免疫:IgG分子Fc片段的自身抗体,可存在于血清或滑膜液中。滑膜液中IgG型RF可形成免疫复合物(IgG-抗IgG),固定并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游出,通过Ⅲ型超敏反应引起组织损伤。 (二)类风湿关节炎 2. 病理变化 (1)关节病变:手足小关节为最常见部位。表现为慢性滑膜炎:①滑膜细胞肥大增生;②滑膜下结缔组织多量炎性细胞浸润:③大量新生血管形成;④滑膜及关节面大量的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可被机化;⑤骨质破坏,滑膜组织向骨内长入;⑥血管翳形成。 (2)关节以外的病变: ①类风湿小结:出现在皮下、肺、脾、心包、大动脉和心瓣膜。镜下见类风湿小结中央为大片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呈栅栏状或放射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外围为肉芽组织; ②坏死性血管炎; ③纤维素性胸膜炎或心包炎; ④进行性肺间质纤维化; ⑤眼葡萄膜炎或角膜结膜炎等。 (二)类风湿关节炎 (三)口眼干燥综合征 口眼干燥综合征(Sj?gren syndrome)是指由于唾液腺、泪腺受免疫损伤,从而引起临床以眼干、口干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本病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自身免疫病同时存在。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口眼干燥综合征是以腺管上皮为靶器官的自身免疫病。 泪腺和唾液腺有显著的淋巴细胞浸润,主要是活化CD4+ Th细胞和B细胞、浆细胞。现发现两种特征性抗核糖核蛋白成分的自身抗体,分别命名为抗SS-A和抗SS-B。 与某些HLA等位基因有关。原发性患者HLA-DR3出现频率增加,而伴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与HLA-DR4相关。 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三)口眼干燥综合征 2.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累及唾液腺和泪腺,呼吸道、胃肠道和阴道的腺体也可受累。受累腺体早期组织学改变主要为在导管周围及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继而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并形成淋巴滤泡。导管上皮细胞增生引起阻塞,致腺泡萎缩、纤维化及玻璃样变和导管扩张。晚期腺泡萎缩加重,由脂肪代替。 (三)口眼干燥综合征 (四)炎性肌病 炎性肌病(inflammatory myopathies)不常见,是由免疫介导的骨骼肌的炎症和损伤性疾病。依据临床特点、形态学和免疫特点分为三种: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及包涵体肌炎。三种类型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类型的自身免疫病伴发,如与系统性硬化 。 1. 皮肌炎 病变累及皮肤及肌肉,皮肤出现典型红疹及对称性缓慢进行性肌无力。最初累及近端肌肉,远端肌肉受累及运动障碍发生较晚。1/3的患者由于口咽及食管肌肉受累造成吞咽困难。部分患者可以出现肌肉以外的表现,包括间质性肺病、血管炎和心肌炎。皮肌炎有较高内脏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病理变化:小血管周围及肌周围结缔组织有单核巨噬细胞及浆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肌束的周边有少量萎缩的肌纤维,可有肌纤维坏死及再生。 (四)炎性肌病 2. 多发性肌炎 是以肌肉损伤和炎症反应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本病可能是由CD8+T淋巴细胞介导。病变与皮肌炎相似但缺乏皮肤损害,主要发生在成人。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常为双侧对称性,起始于躯干、颈部和四肢的肌肉。炎症可以累及心脏、肺及血管。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肌内及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及肌纤维的变性、坏死和再生。 (四)炎性肌病 3. 包涵体肌炎 发病隐匿,患者多在60岁以上。开始时累及远端肌肉,特别是膝部伸肌及腕和手指的屈肌。肌肉无力可以是不对称的。 病理变化:围绕血管周围的炎细胞浸润,肌细胞内有空泡,周围有嗜碱性颗粒。另外,空泡状的肌纤维含有淀粉样沉积物,刚果红染色阳性。电镜下,胞质及核内有丝管状包涵体。 (四)炎性肌病 (五)系统性硬化 系统性硬化(systemic sclerosis)以全身多个器官间质纤维化和炎症性改变为特征,主要累及皮肤,以往称为硬皮病(scleroderma)。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50岁多见,男女之比为1∶3。 系统性硬化分为两类 弥漫性:皮肤广泛受累伴快速进展及早期内脏受累 局限性:相对局限的皮肤受累,内脏受累较晚,预后相对较好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尚不清楚。 纤维化是本病的特征

文档评论(0)

周全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