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秘书史》03-第二章中国古代的秘书人才和秘书人物.pptx

《新编中国秘书史》03-第二章中国古代的秘书人才和秘书人物.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秘书人才和秘书人物第一节中国古代秘书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一、中国古代对秘书人员的素质要求1、政治要求——“忠实可靠”夏商周:史官是国王最信任的文化人秦:法律规定,凡是犯过罪的人一律不准任用为“史”汉:以察举选官,以“孝廉”为最基本的条件,其次才考察才能《元典章·吏部》规定,选用秘书官员要“首论行止,次取吏能,又次计月日多者为优”,首先要考察品德修养,其次考察实际能力,最后再参考他任职时间的长短,而不能唯才能是举,更不能搞论资排辈。2、职业道德要求--实事求是《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3、学识才能要求“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汉书·艺文志》)宋代选拔秘书一度重经义、策论,不注重考核写作能力,被录取者常有不熟习公文拟写者,致使朝廷起草公文缺乏专门人才,为此大臣们上书皇帝:“今进士既纯用经术,如诏诰、章表、赦敕、檄书、露布、戒谕之类,皆朝廷官守日用不可缺者,若悉不习试,何以兼收文学博异之士?”宋哲宗采纳此建议,在科举考试中特设博学鸿词科,专门选拔朝廷所需的文字秘书。南宋时,考试的内容应用性更强,规定 “以制、诏、书、表、露布、檄、箴、铭、记、赞、颂、序十二件为题” 。凡报考者,须依这十二种文体各作应用公文两篇,于报名时递交礼部,合格者才准予考试。二、中国古代秘书人才的培养方式1、家传和师承1976年在陕西扶风法门寺附近的白家村南,发现一处窖藏西周青铜器,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为史墙盘,铭文在盘的内部,长达284字,分为左右两段,每段9列,共18列。铭文前半部分概括了文、武、康、昭、穆以及当时在位的恭王业绩,后半部分记述了一个名叫墙的史官的家世,其祖先代代子承父业,为商之属国微国的史官,商亡后,“微史刺祖来见武王”,武王遂让周公安排他做周代的史官。这一家族从此就成了西周史官世家,墙就是这个家族的后代。这一重要考古发现证实了当时的史官确实是子承父业、兄终弟及、世代相袭的。史墙盘郭氏(沫若)提到过的《粹》1468是突出之一例。这片是牛胛骨的一部分,正反两面均刻甲子至癸酉十个干支,正面五行,反面两行,刻之又刻。正面第四行精细整齐,刀法纯熟,当是老师之示范之作;其余各行均歪歪斜斜,异常拙劣,显然是徒弟学刻者所为。其中第三行,是完全仿照老师的范本而刻的,相对也刻得好些。习刻各行中也有个别字刻得相当精美,与范本差不多,这大概是先生在旁捉刀为之者。细察此片,当日师生相对教学书契之状亦可想见。家传和师承是手工作坊式的培养方式,在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它就不能满足社会对秘书人才的需要了。在我国,从春秋末年开始,家传和师承就不再是培养秘书的主要方式,但史官(战国以后的史官主要职责是保管官方档案)家传世袭的情况仍然存在,如汉代著名史官司马迁、班固,都是史官世家出身。2、官办学校培养古代培养秘书的主要方式为官办学校培养。商代:开始有官办贵族学校西周太史寮:既是国家总秘书机构,也是全国的最高学府汉武帝:创办太学西晋武帝咸宁四年(278),针对晋初太学生“既多猥杂”的情况,为了“殊其士庶,异其贵贱”,故于太学之外另设国子学。北齐改为国子寺,隋炀帝始改为国子监。唐、宋两代:太学与国子学并存元、明、清:不设太学,只设国子学或国子监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办学校系统汉平帝时,明确规定郡设学(国学)、县设校、乡设庠、聚(村)设序学而优则仕: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苏辙二人同科进士,就分别被派往福昌(今河南伊阳)、渑池(今河南渑池)任主簿,以后才迁任别的官职。3、私学培养产生:春秋后期,以孔子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战国时期,“邦无定交,士无定主”,养士之风有加无已,私学更加盛行秦始皇严禁私学,重法轻儒,招致早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不禁私学。私学在汉代日益发展,到东汉末年达到了压倒官学的地位。隋唐官学极盛,私学亦发达。五代时期官学不发达,私学转趋兴盛,并出现了聚徒讲学的书院。书院在宋代达到鼎盛,著名的有白鹿洞、石鼓、应天、岳麓四大书院。清代:出现专门培养幕僚的“幕馆”三、中国古代的秘书选拔制度1、夏、商和西周的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选取其亲属,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分封高下不同的官职。执政大臣如卿、大夫,都由贵族家族分封并世代传承,国君不得随意任免。这种用亲人出任官职并且代代世袭的选官制度为“世卿世禄”制。低级秘书职务,当时已经有了“选贤”的做法2、春秋战国的选贤任能制封建地主阶级作为一种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在政治上致力于改革旧的奴隶制的选拔方式,以“任人唯贤,因功受禄”的选拔制度取代原来陈旧的世卿世禄制,希望通过“选贤任能”的新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壮大自己的力量。齐桓公重用他的政治仇敌管仲为相而称霸中原,秦穆公把当过陪嫁奴隶的百里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