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小石潭记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10 小石潭记课文助读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 ,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 ”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著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子厚唐宋八大家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写出了文学史上颇有名气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的第四篇。主要内容 《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散文的范畴。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心情。抒情议论基础过关1.日积月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4.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望”的方向,向西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那样,像蛇那样。?? 名词作状语,像犬牙那样。5.填空。(1)本文是按照游览的顺序即移步换景顺序写的,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抓住了小石潭 的特点来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幽静幽深冷寂,孤凄悲凉(2)描写小石潭的全貌的句子是: (3)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是: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6.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1)下列没有比喻意义的一项是( )A.如鸣珮环,心乐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C(2)下列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C(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C课内精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 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 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 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移步换景定点特写比喻2.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依据是什么?因为这个小水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依据:“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3.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小石潭的溪水是由西南流向东北;作者观赏景物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北方向;依据:“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揭示全文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5.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6.对“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进行赏析?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7.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观鱼时:作者看见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暂时忘却了官场上的不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语文知识积累与综合运用 专题04 词语理解与运用.docx
- 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语文知识积累与综合运用 专题07 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docx
- 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语文知识积累与综合运用 专题06 语言连贯课件.pptx
- 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语文知识积累与综合运用 专题07 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课件.pptx
- 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语文知识积累与综合运用 专题09 名著阅读课件.pptx
- 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语文知识积累与综合运用 专题训练03 字音字形.doc
- 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语文知识积累与综合运用 专题08 古诗文默写课件.pptx
- 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语文知识积累与综合运用 专题训练04 词语理解与运用.doc
- 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语文知识积累与综合运用 专题训练06 语言连贯.doc
- 云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语文知识积累与综合运用 专题10 口语交际课件.pptx
-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诗经》二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核舟记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新人教版.docx
-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大雁归来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写作 说明的顺序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壶口瀑布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