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口心理学 魏凤莲.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借口心理学   魏凤莲 著 前 言   一个借口就是一个缺口 一个借口就是一个缺口,这个缺口直通人的内心。借口,是弱者的一种托辞,是自卑心理在 作祟,是厚颜无耻的行径,是问题中的新问题,是失败之后的新失败。借口总是试图掩人耳目, 蒙混过关,但是最终却总是禁不起推敲,很快现出原形。 蹩脚的借口每时都会发生,高明的借口时而也会出现。在工作、生活中,不论时间、地点、 场合,只要一出现问题,人们往往会习惯性地寻找各种貌似合理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 工作进展不顺利是因为“我很难和他合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因为“这个工作难度太大了”; 工作最终出现纰漏会说 “这件事跟我没关系”;任务最终失败会说 “不是我不努力,是对手太强 大”;办事拖拖拉拉会说 “我真的是很忙,也没人帮一把” ;自己忘了参加会议会说 “事先没 人提醒我一下”;同学聚会不想去会说 “真不好意思,刚好那天加班,走不开,下次一定到”; 因为贪玩而没有时间陪女朋友会说 “工作太忙了,我都是为了我们的将来啊”,此外,还有 “运 气”借口、“健康”借口、“出身”借口、“人际关系”借口,等等。那些挖空心思找借口的人, 往往把自己毁在借口的手里。 事实表明,一个人越是成功,越不会找借口。借口是制造失败的根源。百分之九十九的失败 都是因为人们惯于寻找借口。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根本不给自己找借口的机会。美国前总统 富兰克林 ·罗斯福因患小儿麻痹下身瘫痪,可是他从不找借口,而是以信心、勇气和顽强的意志 向一切困难挑战,冲破美国传统束缚,连任了四届美国总统。 成功者深知,不找借口才能超越自我,远离借口才能走向成功。不找借口就能找到方法,不 找借口就能开发出新的思路。 也许借口会帮人开脱责任、掩饰失误,使人从失败的挫折中得到暂时的逃脱;但各种借口造 成的消极心态,就像瘟疫一样毒害着人的心灵,极大阻碍人们正常潜能的发挥,使人丧失斗志, 消极处世。 从古到今,凡成大事者,没有不历经磨难,在磨难中成长的。困境可以锻炼人,可以检验人, 可以提升人。如果一个人敢于直面困境,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逆境中满怀热情,信 念坚定,那么他迟早会成功。 如果在遭遇困境中,只有抱怨、责怪、借口,停滞不前,如何走出困境?心理学家调查发现, 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常常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曾走进足以激励自己的氛围中,总是沉醉在自己找的 各种借口中,进行自我催眠,自我束缚,自我沉落。 有些人几乎成了编造借口的专家,只要能找借口,就毫不犹豫地去找。这种借口带来的唯一 “好处”,就是让人不断地为自己去寻找借口积累经验,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喜欢寻找借口 的恶习,任由借口牵着鼻子走。 一个借口就是一个缺口,如果形成了凡事爱找借口的恶习,如果不及时堵住,后果将不堪设 想。人一旦形成找借口的恶习,工作就会拖拖拉拉,没有效率,做起事来往往就不诚实,这样的 人不会有出色的业绩,也不可能有完美的人生。正如拿破仑 ·希尔所说:“找借口解释失败是人 类的恶习。这个恶习同人类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但对成功却是致命的破坏。”抛弃找借口的恶习,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口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而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深层次挖掘会发现,没有一个借口是偶然的,借口的背后都有着深层次的心理诱因。许多找 借口的人,在享受了借口带来的短暂快乐后,起初有点自责心理,毕竟借口有着欺骗的成分。可 是,重复的次数一多,也就变得无所谓了,变得麻木不仁起来。 找借口的害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凡事没有绝对,我们在戒除通常意义上的爱找借口的恶习 的同时,也应该进行一下逆向思维,在遭遇办事难关的时候,借用一个借口,使坎坷变通途。 一个借口就是一个缺口,在办事难关面前,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缺口,在不违背道德, 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以合适的借口攻破办事难关,是智者所为。这与我们所批判的找借口的恶 习并不矛盾,借口,就像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既是制造失败的根源,也是攻克办事难关的一把 利器,怎样为你所用,就看你的掌控能力! 本书文笔流畅,通俗易懂,联系实际,把心理学理论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实际联系 起来,必将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借口的有效途径! 目 录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