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三权分置”政策背景下的“三权”定位及其关系.pdf

农地“三权分置”政策背景下的“三权”定位及其关系.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出版时间:2017-01-05 08:18:39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37.1372.Z0818.002.html 农地“三权分置”政策背景下的“三 权”定位及其关系 张旭昕  (华东政法大学 法律学院  上海  200042 )  摘 要:在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实施的法律框架中,集体土地所有权作为 一种观念性的终局意义上的所有权仅具有权利宣示的作用;替代传统意义上的所 有权进入二级市场交易流转的是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作为一种新型 权利,既可设定在承包经营权之上,也可设定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之上,其与原有 的承包经营权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三权”之间的设定关系决定了其权利边界 及相互之间的对抗效力。 关键词:三权分置 集体土地所有权 承包经营权 土地经营权 自中共“十八大”提出改革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体制,建立“三权分置” 的新型农地经营模式以来,经济学界和法学界对“三权分置”模式实施的探讨呈 现井喷态势。“三权分置”的提法源自经济学界基于对农地集约化经营的思考及 对农地功能重新分割的认识,并为管理层所认可进而成为官方的改革目标,比较 符合效率原则。但将其付诸实践,作为一种法律、政策而实施,还有相当多的理 论细节问题亟待厘清。2016 年 10 月 30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的《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就完善农村土地所 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的办法提出了若干具体意见。有学者指出:“把土地 承包经营权分设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是农用地产权制度演变的大趋势。”1在上述意见发布之后于 11 月 3 日举办的国 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全面解读了“三权分置”这一农村改革的 重大创新。但无论上述《意见》还是部长答问,均未就“三权分置”政策下的“三 权”定位尤其是其中新设的土地经营权定位发表倾向性意见,这表明管理层对此 问题尚处存疑和观望状态。至于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观点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 是。如有学者认为:“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建立所有权、承包权及经营权三权 分置的农地权利体系,是中国农地权利制度的既定政策选择。……我国现行物权 法关于用益物权客体范围的界定过于狭窄和僵硬,阻碍了对物的多维利用。依循                                                               1  叶兴庆:《集体所有制下农用地的产权重构》,《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 年第 2 期,第 1 页。  收稿日期:2016‐11‐22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三权分置”政策背景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实现研究(课题号: 16AFX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    多层权利客体的法理,经营权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设定的、以土地承包经营权 为标的的用益物权,其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不同层次客体上存在的用益物权, 1 可以同时成立而并不冲突。”按照这种观点,土地经营权为设定于承包经营权之 上的“次用益物权”。还有学者从功能主义的分析思路出发,提出了“三权分置 的四权实现”的观点,并认为:“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是在坚持集体土地所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ach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