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教学大纲遵义医学院药学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 《基础化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等专业使用) ?前 言 基础化学是一门涉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相关内容的综合学科,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现代医学对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已深入到分子水平。人体内各种物质的变化与生命过程的关系,都是以化学物质为基础的。因此基础化学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块基石,是学好医学后续课程的基础。在基础化学这门课中主要介绍化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如溶液及其浓度计算、原子结构、分子间力等,以及分析化学的方法。目的是为后续课程生物化学、药理学等打好基础。在实验技能训练中通过基础化学实验,让学生掌握物质的定性、定量方法、缓冲溶液的配制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医学美容、麻醉学、口腔医学、法医学 、医学影像、医学检验、食品等专业(方向)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60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2:1。即理论学时40学时,实验20学时。 四、教材:《基础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魏祖期,第8版,2013年。 Ⅱ 正 文 第一章 绪言 一 教学目的 了解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学习溶液组成的各种表示方法、学习有效数字的概念及运算规则、了解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二 教学要求 了解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摩尔分数等法定的量及其单位的定义、表示方法和计算。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 三 教学内容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内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摩尔分数等溶液组成量度的常用表示法。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第二章 稀薄溶液的依数性 一 教学目的 学习稀薄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渗透压等依数性及其应用。了解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二 教学要求 掌握稀薄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的原因和规律。掌握溶液渗透压的概念、计算。了解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三 教学内容 溶液的蒸气压及拉乌尔(Raoult)定律;溶液的沸点升高与凝固点降低。溶液的渗透压,高渗、低渗、等渗溶液,晶体及胶体渗透压。人体血浆的渗透浓度范围。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 一 教学目的 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学习酸碱质子理论。学习电离平衡和电离常数,会计算一元弱酸(碱)的氢离子浓度及pH值。了解多元酸(碱)和两性物质的电离。 二 教学要求 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活度和活度系数的意义,了解离子强度的计算。掌握酸碱质子理论,了解路易斯酸碱概念。掌握电离平衡和电离常数的概念,掌握一元弱酸(碱)的氢离子浓度及pH值的计算。了解多元酸(碱)和两性物质的电离。熟悉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沉淀平衡及相关计算。 三 教学内容 酸碱质子理论,共轭酸碱概念,水的质子自递作用及离子积;水溶液的pH值,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电离平衡常数,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碱溶液中有关H+、OH-离子浓度近似计算公式。难溶电解质的沉淀平衡,溶度积及其应用。 第四章 缓冲溶液 一 教学目的 学习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作用的机理,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及一些标准缓冲溶液。了解血液中的缓冲系及作用机理。 二 教学要求 掌握缓冲溶液的作用机理、组成及其pH值计算公式,熟悉缓冲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掌握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的配制原则和方法。 三 教学内容 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 一般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理,运用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计算缓冲溶液的pH值,缓冲溶液pH值的影响因素,缓冲容量及其影响因素,缓冲溶液的有效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标准缓冲溶液和实用缓冲溶液。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五章 胶体(自学) 第六章 化学反应热及反应的方向和限度(自学)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自学) 第八章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位(自学) 第九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一 教学目的 学习电子的微观的运动特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的概念,原子轨道的图形表示,量子数概念,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的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二 教学要求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量子化和波粒二象性),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和排布规律,熟悉四个量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