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江地区综合研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PDF

独龙江地区综合研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10 卷第 1 期 云 南 地 理 环 境 研 究 V o l 10, N o 1 1 9 9 8 年 6 月 YUNNAN GEO GRA PH IC ENV IRONM EN T R ESEA RCH Jun , 1 9 9 8 独龙江地区综合研究 何大明 ( 云南省地理研究所 昆明 650223)   提要 独龙江与独龙族是一个密切耦合和相对独立并具有独特自然、人文景观的人地复合 系统, 因其区位偏僻, 地域封闭和通行困难, 历来鲜有专业人士进行研究, 直至本世纪九十年 代初仍然有许多学科研究的空白。本文着重介绍我们连续 5 年对该复合系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的进展及成果。   关键词 独龙江 独龙族 人地复合系统 1 引言 独龙江位于滇西藏东喜马拉雅弧形构造的大拐弯部位, 与缅甸毗邻, 有着典型的高山 峡谷地貌, 复杂的地质背景, 活跃的新构造运动,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化中心舞台 而成为独特的地理单元。同时, 这里又是我国人口较少和唯一未通公路的山地民族独龙族 ( ) 的唯一聚居区 聚居 70% 的人口 。其民风古朴, 直至 50 年代初才结束穴居野外的“太古 之民”的生活, 历史文化别居一格, 保存有较多的原始遗留, 是全国最为闭塞和贫困的地 区。 对这样一个由独特自然和人文要素密切耦合的人地复合系统, 一直是地学、生物学和 民族学等研究的关键地区, 但因其区位偏僻, 沿途森森白骨堆积无数, 历来鲜有文化人敢 涉足其间, 留下较多的科研空白。1938 年植物学家俞德浚等人在进入独龙江考察的途中就 有 6 位民工不幸遇难。 从 1989~ 1994 年,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 金和地方单位的资助与支持下, 我们组织了 19 个单位、近 50 名科技人员、包括 20 多个专 业的交叉学科组, 野外投入 80 个人·月、室内投入 130 个人·月工作量, 首次完成了独龙 [ 1 ] 江和独龙族的系统综合研究。已公开发表约 200 万字的成果, 其中论文 33 篇 、专著 3 本[ 2- 3 ]、专刊两集[ 1- 5 ] , 在国外作学术报告或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交流 20 余次, 许多 成果被同行专家评为国际领先, 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 有的为国外文献摘录。植物部 分研究成果已获 1991 年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和 1995 年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体质人 类学研究部分已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该系列研究, 很好地实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 将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 研究和经济发展规划一次完成, 填补了植物、地理、气候、人类学、社会经济和环境等一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 1998- 02- 11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