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彭 海南省农垦三亚高中老彭 关于古体诗与近体诗 旧诗有古体、近体之分,此诗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按每行诗字数可分为四言、八言、七言、六言、杂言等。每首诗不拘字数,不求对仗,不讲究平仄和押韵,节奏也较自由。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和绝句的统称。每诗句数固定(排律诗除外);每句字数固定;押平声韵,不换韵,位置固定;讲究平仄对仗。 律诗是近体诗(与唐代以前的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律诗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 押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要求押平声, 且一韵到底。 2. 对仗:律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3. 平仄:律诗和绝句的每句平仄都有规定,误用者谓之“失粘”。 近体诗的两种常见式 第一式:五言平起,七言仄起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第二式:五言仄起,七言平起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秋兴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解析 背景: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客居他乡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 本文选读的是第一首,从命意上看,有领起的作用,可以说给全组诗歌定下一个基调:抒羁旅之愁,悲国家之事。 秋兴:从字面上说就是因秋感兴之意。 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 凋伤本来寓衰飒之气,但露是玉露,树是枫树,反而在萧索中见到了富丽景象,格调颇为劲健。 而言“气萧森”则非但指草木摇落,亦且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蓄势。 承上展开:江间,写巫峡;塞上,写巫山。 波浪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云在天,却言接地而阴。 诗人极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瑟气象。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由景生情,抒发感慨。 “丛菊两开”,指离蜀历经了两秋;“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飘零。 而“他日泪”则生悲情于从前,“故园心”则托相思于万里。 诗人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 内容评述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自宋玉在《九辨》中感叹悲哉!秋之为气也以来,悲秋成为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旨,刘禹锡诗韵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杜甫此诗,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含意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艺术特色 1.章法谨严 2.情景无间 本诗的首联、颔联、尾联写景,颈联抒情。其实,全诗自始至终,情景互为依托、互相生发,融会一体,密不可分。 语言特色 杜甫十分注重诗歌语言的锤炼,曾表示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愿。他后期所写的一些诗作,往往词句平易而意象新警,语法奇异而内蕴丰厚,语言精纯圆熟,已臻出神入化之境。 探究与思考 如何理解杜甫的悲秋? 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所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如:曹丕的《燕歌行》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的感觉,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 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 咏怀古迹(其三) 起句气势飞动,先声夺人,着一“赴”字,便令“群山万壑”集于荆门,大有惊天动地之势。 颔联揭开谜底:原来写江山灵秀是为了咏叹王昭君,运用对比,写昭君远嫁异域荒漠的悲凉。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反差强烈,令人感叹。 颈联通过理性的质问和悲凄的想象,表达了无限的伤感。 尾联宕开一笔,言千古琵琶之声,皆为昭君怨恨所凝。虽为附会之词,却是至情之论。 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