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形式主义与新批评.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 俄国形式主义 俄国形式主义(Russian Formalism)是20世纪20年代盛行于莫斯科和彼得堡的一种重视文本形式分析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它极力强调文艺的独立自足性,主张从文艺内部的语言、结构、功能等方面来研究文艺的独特规律,标志着西方文学批评由作者中心研究模式向作品中心研究模式的转移,由外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模式向内部本体论、语言论研究模式的转移。由于它对传统文论予以颠覆性的打击,也为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揭开了新的篇章。 一、 历史发展 俄国形式主义是西方现代形式主义批评流派的源头,出现于俄国十月革命前两个自发的研究群体,即1915年成立的莫斯科语言学会和1916年成立的诗歌语言研究会。前者以罗曼·雅各布逊(Roman Jakobson , 1892-1982)和波格蒂莱夫为代表,后者以什克洛夫斯基(Viktor Shklovsky,1893-1984)、坦尼亚诺夫为代表。十月革命后,形式主义继续发展,但从1923年托洛茨基在《文学与革命》一书中开始批判形式主义开始,它一直受到攻击,到1930年在外界政治压力下,什克洛夫斯基发表声明放弃其文学主张,形式主义开始销声匿迹。       托洛茨基 1、 索绪尔的语言学 索绪尔:20世纪最著名和 最有影响的语言学家。 1906-1911年在日内瓦 大学讲授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 他的学生根据听课笔记和 手稿在他死后整理的。 言语是个人的语言行为; 语言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词汇系统和语法规则。 历时语言学研究言语的历时性发展; 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符号系统,对构成这一系统的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研究。 2、 胡塞尔的现象学 “回到事实本身”。胡塞尔批评两种思维态度, 其一,自然的态度,即“存在的悬置”。 其二,历史的态度,即“历史的悬置”。 俄国形式主义要求把文学与作者,文学与现实生活,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悬置起来。) 二、文学是一种独立自足性的存在 19世纪下半叶的文学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主义的,这种方法着重研究传记、历史和思想史在文学中所起的作用,忽略了文学本身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奥西普·布里克把这些人称作“疯子”,因为他们“一味寻求普希金抽没抽过烟这个问题的答案”。 俄国形式主义宣称,文学是一个独立有序的自主体。它独立于作者和欣赏者之外,独立于政治、道德等意识形态之外,甚至独立于社会生活之外。“我的文学理论研究的是文学的内部规律。如果用工厂作比喻,那么,我感兴趣的不是世界棉纱市场的行情,不是托拉斯的政策,而只是棉纱的支数和纺织的方法。” “艺术永远独立于生活,它的颜色从不反映飘扬在城堡上空的旗帜的颜色。”。 三、陌生化的理论 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 第二节 英美新批评 英美新批评(Anglo-American New Criticism)于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发端,30-50年代繁盛于美国,它强调文学作品的独立性。其代表人物有:兰色姆(John Crowe Ransom,1888-1974)、布鲁克斯(Cleanth Brooks, 1906-1994)、韦勒克(Rene Wellek,1903-1995)等。 兰色姆 布鲁克斯:新批评派主将 韦勒克 一、新批评的先驱 (一)艾略特的诗歌非个人化理论 艾略特在他的《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提出了著名的诗歌非个人化理论。艾略特认为浪漫主义所说的文学是作家个性的表现,这其实只是一种假相,诗歌写作是非个人化的。 首先,从诗人与传统的关系来看,任何诗人都不能脱离诗的传统而单独具有他的完全意义。诗人隶属于诗的传统,他的作品在整个诗歌有机链条之中存在,即使其中最个人的部分也包含着他的前辈诗人的痕迹。 其次,诗人的创作过程具有非个性化的特点。诗人的心灵是一种贮藏器,收藏着无数种感觉、词句、意象,搁在那儿,直等到能组合成新化合物的各分子到齐了,心灵的催化作用则开始发生作用,诗于是就产生了,诗的产生实际上是一个冶炼、化合的非个性化过程。 (二)瑞恰兹的语义学理论 ①瑞恰兹在其名著《文学批评原理》:认为科学语言是“指称性的”,而诗歌语言是“感情性的”。 ②瑞恰兹在其“语义学”中提出了对新批评有着重大影响的语境理论,文学作品中的复义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复义的语言恰恰是诗歌语言的魅力所在。 二、文学本体论 1946年和1948年,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合写的两篇论文《意图缪见》和《感受缪见》发表,分别对研究作者写作意图和研究读者阅读感受的批评模式进行了批判,成为新批评的宣言书。 ①“意图缪见”的矛头主要指向传统的传记批评、社会批评和心理批评,这些批评方式都极为关注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意识、心理状态、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研究,他们坚信一个批评家如果能充分地研

文档评论(0)

喵咪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