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6
PAGE
PAGE 1
附件1:
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
成果鉴定结项验收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严格立项课题管理,严肃学术风纪,提高成果质量和鉴定工作成效,特制定《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成果鉴定结项验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课题组要严格按照课题立项报告书中的研究计划和立项协议中的成果形式,如期保质完成研究任务。
第二条 成果完成后,项目负责人要反复审读、修改和最后认定,确保无知识产权纠纷。
第三条 申请鉴定的成果在文字上要做到逻辑严谨、层次清晰、体例完整、语句通顺、言语规范。
第二章 结项条件和要求
第四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社科联不予办理成果结项:研究成果有严重的政治问题;剽窃他人成果;鉴定内容和形式严重弄虚作假;最终成果形式与原批复的课题设计明显不符;课题成果质量低劣;课题经费使用不当,严重违反财务制度;研究成果中没有课题负责人署名的相应成果;课题组成员与原投标书不符且未提交人员变更申请。
第五条 最终成果形式文字要求:研究报告一般不少于1万字,并提交3000字的压缩版。
第六条 最终成果形式文本要求:研究报告按照A4版装订成册,并按照附件3《研究报告和系列论文项目成果规范装订的封皮标准样式》制成封面。若有阶段性论文成果的,复印后一并装订在报告之后,并将发表期刊的封皮和目录一并附上,若有相关领导批示的,也一并复印装订在报告之后。
第七条 成果鉴定结项材料的填报要求:按照《鉴定结项书》中的相关说明完整填写《鉴定结项书》的各项内容。
第三章 申请和受理
第八条 完整的申请鉴定结项材料如下:
(一)《鉴定结项书》一式1份;
(二)按统一格式编排的最终成果文本纸质版一式3份;电子版一式1份;
(三)有变更事项的,须附《变更事宜登记申请表》,还须附上该课题立项时由省社科联批准签章的《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项目申请书》复印件。
第九条 项目组按照上述要求将完整无缺的鉴定结项材料报送省社科联。
第十条 各项目组将全部材料报送省社科联审查时须注意以下事项:
(一)按本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审查鉴定结项材料是否完整。
(二)项目最终成果形式与原计划或批准变更的形式是否相符;成果质量是否达到结项要求;结项成果与项目研究主题有无直接联系。
(三)项目参与人是否与立项申请书或批准变更后的一致。
(四)项目成果是否在显著位置标注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项目及项目批准号等字样。未标注者不能作为项目成果上报。
(五)按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审核是否符合免于鉴定条件。
(六)会同单位财务、审计部门,审核经费开支是否规范。
第十一条 省社科联接到鉴定材料后进行复审,对未达到结项条件或不符合鉴定结项要求的将不予受理;达到结项条件和符合鉴定结项要求的,将在1个月内完成项目鉴定和审批等工作。
第四章 成果鉴定
第十二条 鉴定专家组由省社科联从自身通讯评审专家库中遴选5人组成,根据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可聘请相关工作部门和实际应用部门的专家参与鉴定,并执行回避制度。
第十三条 鉴定专家须遵守客观公正原则,对被鉴定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做出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并对自己所提出的评价意见负责。坚决杜绝虚假鉴定、人情鉴定等不良现象。
第十四条 结项成果的鉴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四个等级的量化标准为:
(一)优秀等级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平均分在85分(含)以上;
2.不少于3位专家打分在90分以上;
3.不少于3位专家划等级为“优秀”。
(二)良好等级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未达到“优秀”等级;
2.平均分在75分(含)以上;
3.不少于3位专家打分在80分以上;
4.不少于3位专家划等级为“良好”(含)以上。
(三) 合格等级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未达到“良好”等级;
2.平均分在60分(含)以上;
3.不少于3位专家打分在65分以上;
4.不少于3位专家划等级为“合格”(含)以上。
(四)不合格等级只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低于“合格”等级标准;
2.平均分在60分以下;
3.3位专家打分在60分以下或划等级为“不合格”。
第十五条 鉴定结论为不合格的,项目组须限期修改完善研究成果,修改期限一般为6个月。经修改后,省社科联将根据情况组织第二次鉴定。第二次鉴定仍为“不合格”的,将作终止项目处理。
第十六条 项目负责人对鉴定结果有异议的,可申请重新鉴定。经省社科联批准后,重新选择专家进行鉴定。同一项目成果只能重新鉴定一次,重新鉴定结果即为该成果的最终鉴定意见。
第五章 结项
第十七条 项目最终成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经省社科联认定后,可免于鉴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磁弹性效应的电动转向轴用新型扭矩传感器.PDF
- 基于磷光材料的电致发光二极管研究进展-应用化学.PDF
- 基于知识规则的数据质量检验方法在农田土壤监测中的应用.PDF
- 基于稀疏自编码和极限学习机的局部放电模式识别-高压电器.PDF
- 基于示功图的油井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电子设计工程.PDF
- 基于等通道转角挤压的V-5Cr-5Ti合金晶粒细化机理-西北有色金属.PDF
- 基于粘滞阻尼器的大跨铁路斜拉桥横向减震研究-兰州交通大学学报.PDF
- 基于精确质量数筛选的亲水作用色谱鄄高分辨质谱法快速-分析化学.PDF
- 基于紊流条件下的气井临界携液流量计算模型-地质科技情报.PDF
- 基于等级的管制与承诺访问速率的比较-Cisco.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