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磷光材料的电致发光二极管研究进展-应用化学.PDF

基于磷光材料的电致发光二极管研究进展-应用化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5卷 第8期 应 用 化 学 Vol.35Iss.8 2018年8月        CHINESEJOURNALOFAPPLIEDCHEMISTRY        Aug.2018 基于磷光材料的电致发光二极管研究进展    袁 廷  孟 婷  李淑花 范楼珍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北京 100875) 摘 要 电致发光二极管(LEDs)具有能耗低、寿命长、绿色环保等优点,在固态照明、全色显示等领域具有广 阔的应用前景。与传统的荧光电致LEDs相比,磷光电致LEDs能够同时利用单重态和三重态激子,理论上可 以使器件的内量子效率达到100%,突破5%的外量子效率极限。因此,发展高效的磷光材料以及实现其在电 致LEDs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综述了目前主要的磷光材料,包括有机金属配合物、纯有机分子、聚 合物、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和碳量子点等,并总结了稀有金属配合物和纯有机分子在电致磷光 LEDs中的研究 进展,同时对电致磷光LEDs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电致发光二极管;磷光材料;有机金属配合物;金属有机框架;碳量子点 中图分类号:O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518(2018)08087110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8.08.180154 电致发光二极管(LEDs)具有能量消耗低、使用寿命长、绿色环保等优点,在固态照明、全色显示等 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在电致LEDs中被广泛采用的发光材料为荧光材料,由于其自旋禁阻 的本质只能利用电激发产生的25%的单重态激子,75%的三重态激子以非辐射跃迁的方式失活,严重 限制了器件的发光效率。为了实现高效的电致发光,发展能够同时利用单重态激子和三重态激子的电 致磷光LEDs是非常有前景的。 [1] [2] 1965年,Helfrich和Schneider 首先观察到蒽单晶的电致磷光现象。1996年,Hoshino等 报道了 来自二苯酮π→n跃迁的磷光,并将其掺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在-100K的低温时,外量 [3] 子效率不到1%。1998年,Forrest等 首次报道了以八乙基卟啉铂(PtOEP)作为发光层掺杂在小分子 主体材料八羟基喹啉铝(Alq)中,得到了外量子效率为4%和内量子效率为23%的红光器件。从此,电 3 致磷光器件的研究开始得到学术界极大关注。但因铂配合物相对较长的磷光寿命,导致高电流密度下 三重态三重态淬灭,科研工作者们又开发出一系列发光效率较高的金属铱配合物。然而,由于有机金 属电致磷光材料存在成本高、稳定性差、高毒性等缺点,近年来科研工作者逐渐致力于开发新型非金属 [4] 磷光材料。2007年,Fraser等 通过将二氟化硼配合的二苯甲酰甲烷衍生物与聚乳酸偶联形成聚交酯, [5] 制备出可持续5~10s的超长室温磷光,用于氧气传感器。2010年,Yuan等 合成了一系列二苯甲酮及 其衍生物(XCH)C=O(X=F,Cl,Br)、4溴苯甲酸甲酯和4,4′二溴联苯,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些化合 6 4 2 [6] 物形成的晶体可以有效地在室温下发射磷光。2011年,Kim课题组 采用卤键的协同作用设计合成了 一系列具有室温磷光性质的溴代芳香醛类化合物,同时调节了生色团从蓝色、绿色、黄色到橙色的发光 [7] 颜色。2013年,Zhao等 通过将碳量子点分散在聚乙烯醇(PVA)基质中,第一次实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