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2课时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docVIP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2课时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厦门六中月考)中国古代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这种“指令性管理”指的是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三省六部制 解析 材料中所指的“指令性管理”强调发挥政府的行政主导作用。B、D两项从属于C项;A项明显不合题意。 答案 C 2.(2013·湖南六校联考)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 A.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D.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解析 从秦到汉是两级到三级,而到隋又回到两级,再到唐又出现三级,说明中央集权有强也有弱,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3·石家庄模拟)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 (  )。 A.加强中央集权 B.分化地方权力 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 D.提高行政效率 解析 材料反映出元朝地方官员的权力制衡,但应该认识到最终还是集权于皇帝,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选择A项。B项只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 答案 A 4.(2013·北京西城区期末)唐朝某中央机构的职能为:“凡百官奏钞(文书),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该机构是 (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御史台 解析 注意关键词“审定”、“驳正违失”,唐朝三省六部制下,门下省负责审核,封驳审议,故选C。 答案 C 5.(原创题)宋代“……参知政事宜与宰相分日知印,押正衙班。……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并得升都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7)材料直接反映了 (  )。 A.宰相权力的分割 B.皇帝权力的加强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宰相权力的加强 解析 由“宋代”、“参知政事”可知是宋代削弱宰相权力,故选A项。B、C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限制“直接”,皆排除;D项说法与题干材料反映的信息相悖,排除。 答案 A 6.(原创题)2012年7月18日,《深圳特区报》刊登《科举制之美》一文:“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外交家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这充分说明了 (  )。 A.科举制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实用人才 C.科举制彻底抛弃门第等级观念 D.古代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解析 通过科举制,大批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文学家等社会有用人才涌现,为中华民族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故选B项。A项错在“完全”;C项错在“彻底”;D项错在太笼统,“古代”时间太宽泛,在科举制之前的选官形式有门第、孝廉等;皆排除。 答案 B 7.(2013·苏北四市模拟)“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 (  )。 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限制“正统(明英宗年号)”,由此判断选C项。A项出现在秦朝,B项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D项出现在清朝,皆排除。 答案 C 8.(2013·厦门六中月考)“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  )。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 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隋唐以后知识分子的入仕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即可选出答案。 答案 A 9.(2013·福建晋江月考)“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仕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康熙皇帝发出这一感慨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  )。 A.君主高度专制集权 B.皇位嫡长制继承不可替代 C.帝王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