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71 全球客家研究, 年 月
2018 5
第 期,頁
10 271-280
客家社群與研究機構
臺紅茶業文化館
羅一倫 *
臺紅茶業文化館館長
一、前言
茶是臺灣之寶,曾經也是最重要的出口代表,百年來茶產業以其獨
有的歷史際遇與韌性,將臺灣茶行銷世界各地;臺灣茶不純然是解渴飲
品,臺灣茶具有高產值,若從貿易角度切入,臺灣茶產業發展的歷史軸
線,正記錄著臺灣集體經濟活動的脈動。
1980 年代之前,茶產業主要集中在臺灣北部,尤其是新竹、桃園、
苗栗的產量與植茶面積居全國之冠,為全臺最重要的茶產地,這區域正
是重疊著客家族群居住領域,走過百年的歷史記憶,逢山必有客,逢客
必有茶,客家人愛喝茶,也很會種茶,更擅長製茶,客家族群跟臺灣茶
的發展淵源深厚,而關西這個傳統客庄更為其中翹楚。
臺紅茶業文化館,從獨特的老茶廠角度出發,以地方歷史傳承為起
點,提供臺灣茶產業館及地方文化館之雙重展示功能,除了作為臺灣茶
文化的窗口,見證臺灣百年來的茶業發展歷程外,更納入更豐富的地方
:
* E-mail loyilun@
投稿日期: 年 月 日
2017 10 5
接受刊登日期: 年 月 日
2017 10 17
Date of Submission: October 5, 2017
Accepted Date: October 17, 2017
Global Hakka Studies, May 2018, 10: 271-280 272
歷史發展、鄉土文化教育的推動、藝文展演的平台及客家文化等,成為
茶產業文化與客家產業歷史的研究核心。
二、歷史沿革
(一)客家與臺灣茶產業之發展
自清代以來,茶葉就是臺灣對外貿易的大宗,茶葉生產集中在臺灣
北部地區,臺灣地處亞熱帶及北迴歸線橫跨,氣候溫暖雨量充足,加上
豐富的土質地形條件下,相當適合茶樹的生長,依據臺灣通史的記載,
清嘉慶年間,漢人從福建引進武夷茶樹的種子,在瑞芳一帶種植成效極
佳,隨著茶葉貿易的開展所需,從而擴及淡水河上游與支流,包含大嵙
崁溪 (大漢溪)、新店溪、景美溪、基隆河等北部丘陵地區發展出茶園,
甚至向南延伸至新竹地區,形成臺灣早期茶葉發展的脈絡。
臺灣主要的茶產地與茶農都集中在北部,茶園由北往南發展,客家
人居住地區隨之成為茶產區,由於茶葉的經濟價值高且不會排擠其他經
濟作物生產,1870 年代中期之後,相繼出現大規模的投入茶葉種植活
動,透過大溪直接運往北部淡水,形成一條從內山橫跨桃園、新竹的茶
葉運輸路線,茶販將茶運抵大嵙崁溪旁的三坑仔,經由水路直通艋舺、
大稻埕,再透過淡水外銷,開港通商讓臺灣對外茶葉貿易大興,帶動了
新一波的茶葉產銷需求,發展出以大嵙崁溪為運輸路線的近山製茶產業
的發展網絡,透過洋行與大稻埕茶街的收購與加工,將烏龍茶與包種茶
輸出到世界各地。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了擴大重要產業保護政策,將茶葉列入臺
Global Hakka
273
Studies
全球客家研究
灣重要的產業,除了鞏固原有烏龍茶與包種茶的產銷通路外,隨著國際
茶業潮流的演變,還透過一系列的茶產業政策,推動製茶機械化、產業
組合化及製茶法的改良,積極發展紅茶產業。此時桃竹苗地區的客家族
群,受到茶業獎勵計畫的鼓勵,紛設新式製茶工廠,在地方形成製茶產
業聚落,新竹州不僅成為最大的紅茶產區,連帶影響整個臺灣製茶產業
脈絡,而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