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的临床处理策略医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肌电生物反馈 肌电生物反馈可减少静止时肌痉挛及其相关反 应,也可抑制被动牵伸时痉挛肌的不自主活动。利 用肌电生物反馈再训练痉挛肌的拮抗肌,也能起到 交替抑制的作用。 * 躯干肌多媒体生物反馈 1 健侧肌肉放松训练 2 患侧肌力增强训练 * 运动顺序 一般情况下: 近端→远端 近心端→远心端 先粗大→后精细 * * One role of the therapist in managing spasticity is to minimize the effects of the positive signs: e.g., prevent contractures and attempt to minimize spasticity during treatment sessions. Another role of the therapist is to address the negative signs: e.g., improve strength, motor control, coordination, and balance. Newer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s (Liepert, 2000; Taub, 1993; Wolf, 1993) include such methods as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Current research on neuroplasticity (Liepert, 2000) demonstrates that patients can increase strength and improve motor control. (Neuroplasticity is the ability to effect enduring functional change in a system of neurons by applying certain stimuli.) As medical interventions decrease positive signs, therapist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better address the negative signs. 痉挛的临床处理策略 * 痉挛概述 上运动神经元病损后,由于脊髓和脑干反射 亢进而出现的肌张力异常增高的综合征。痉挛 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重要“阳性”体征,其可 限制患者运动而导致功能障碍。 * 广泛接受的定义: 一种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逾常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痉挛的速度依赖即为伴随肌肉牵伸速度的增加,痉挛肌的阻力(痉挛的程度)也增高。 痉挛的表现有:巴宾斯基反射阳性,折刀样反射阳性,阵挛阳性,去脑强直和去皮质强直阳性。 * 痉挛产生的机制 1、抑制性输入减少 2、失神经超敏感 3、运动神经元树突缩短或后根传入纤维侧突芽生 * 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 头部:头部旋转,向患侧屈曲使面朝向健侧 上肢:肩胛骨回缩,肩带下降,肩关节内收、内旋,肘 关节屈曲伴前臂旋前 腕关节屈曲并向尺侧偏斜 手指关节屈曲、内收 躯干:向患侧侧屈并后旋 下肢:患侧骨盆旋后、上提 髋关节伸展,内收、内旋 膝关节伸展 踝关节跖屈、内翻 足跖屈曲、内收 * 原因分析 内在原因:产生的机制 外在因素: 1、早期体位摆放不到位 2、躯干肌力不平衡 3、PT治疗中时机不正确 * 这种体位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 响,异常活动最强。这种体位使偏瘫侧骨盆 后旋,患侧下肢外旋,同时也增也加了骶尾 部,足跟外侧和外踝处褥疮的发生。 仰卧位 * 步行时患者低头导致下肢伸肌肌张力增高 * 误用所致的典型偏瘫步态 患者一味进行上肢拉力、握力训练,家属架着走等等 * 治疗方案 1、良肢位摆放(抗痉挛体位) 2、躯干肌抗痉挛模式训练(核心肌群) 3、运动顺序 4、生物反馈的应用 5、其他治疗(药物、手术、矫形器等) * 1、预防及对抗异常痉挛模式的发生 2、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3、预防继发性关节挛缩、畸形及肌萎缩 4、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及深静脉血栓 抗痉挛体位的重要性 * 多数研究者认为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可进行。 患者病情稳定在监护病房就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