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生活――写作自我与世界.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學生活――寫作、自我與世界 今天的講稿在今期七月號的《字花》發表,題目是 〈潘朵拉的盒子與宇宙之心〉。 首先簡介三場演講的題目 :1. 文學生活――寫作、自我與世界;2. 行動生活――文學與 現實世界;3. 默想生活――文學與精神世界。 三個講題的關鍵詞的其中兩個,出自阿倫特提出的「行動生活」(vita activa )和「默想生 活」(vita contemplativa )的二分法。(至於「文學生活」,是我自己杜撰的說法。)而阿倫特的 用語,源自希臘到羅馬時期及至於中世紀歐洲思想。「行動生活」泛指一切人類社會的活動, 也可以說是公共層面的事情;而「默想生活」指的是個人內在的精神活動,由初時的哲學家的 思考和冥想(bios theoretikos )演變成後來羅馬天主教的歸向神的內在追求。前者是世俗的、 短暫的、多變的,後者是超越的、永恆的、不變的。當然,在教會內,傳教和管理教務也是「行 動生活」的一種,但因為以導向「默想生活」為目的,所以依然是必須的。在這種有限的、必 須的行動之外,世俗活動嚴格來說只會是靈性生活的障礙,甚或是破壞靈性生活的禍源。阿倫 特認為,無論從宗教還是哲學的角度,行動生活都一直受到貶抑,而這也是政治哲學一直沒法 取得正當性的原因。不過,無論阿倫特如何提倡政治實踐(狹義的行動生活),並把其舉揚為 自由的定義,她也不是單純把兩者的關係倒轉過來,主張行動高於默想。這從阿倫特晚年未完 成的傑作《精神生活》,便可以看到她對思維活動本身的重視。 至於所謂 「文學生活」,也可以置放於上述的背景下考察。 首先是何謂「文學生活」?這究竟是一種生活方式?還是生活的一個面向?一個文學創作 者和閱讀者的生活,就是「文學生活」嗎?還是,「文學」和 「生活」根本就不能調和,互相 衝突?就像一些以生活換取文學的作家,如卡夫卡,生活的放棄幾乎等同於文學的代價。又或 如,有點老掉了牙的「為文學 (藝術)而人生」或是「為人生而文學 (藝術)」的爭論,以至 於「為文學而文學」,「為藝術而藝術」的論調 ,都假設了文學(藝術)和生活(人生、現實、 世界)是分割甚至對立存在的兩個事物。如果是這樣,「文學生活」這樣的一個說法是否假定 兩者其實可以合而為一,成為一體兩面的事情? 這個問題可能是近年探討文學的私人性和公共性的一個變體,因為私人性意味著個體內在 和內向的自足,文學於是成為純粹自我實現(滿足)的事情,而公共性則意味著外在和外向的 連繫和關注,但也會引向集體約束和工具化的問題。如果我們認同「文學是自由的實踐」的假 設(此命題並非不辯自明,還有待檢驗),當中的自由究竟存在於哪一個領域?是私人還是公 共? 也許還是必須由自我開始。一個人之所以開始寫,無論是寫第一篇作品,還是一篇作品之 所以能寫出的促動,也往往不是由於想到或顧及他人,而是發自自心。除非完全視文學為工具, 因應既定的外在目的而寫作(也因此不能稱之為文學),否則自心肯定是寫作的起點。然而, 很顯然自心不會也不應是寫作的終點 ,要不文學就只會淪為自娛、自我滿足和自我發泄。(也 可以稱為「為文學而文學」。)但是,這個終點也不是一個外在的目的,所以文學同時也可以 說是 「無用」的。可是,無用並不意味著文學除了自我之外毫無意義。文學對自我、對他人、 對世界也富有意義,但意義不是目的,也不是用處。莊子說「無用之用,是為大用」,也可作 1 此新解。文學是意義的追尋和建構,而在這追尋和建構中,我們體現自由 ,因為這樣的意義是 開放的,非既定的。所以文學從自我出發,終必到達世界 ,一個共同建構的意義領域。反過來 說,自我雖然獨特、個別、偶然,但也必然生成於世界之中 ,為世界所滋養和塑造 ,而非從無 到有的原發事物。所以,從它的來處和去處,自我也跟世界緊密相連。從自我的自心出發的文 學也是一樣。而文學本身,正正就是世界的模型。 身為一個作家,自我的生成有一個特定的面向――過去的文學。這不只是一個影響的問題。 正如波赫士所說:每一個作家也創造自己的前人。如果我要創造我自己的祖先的話,我首先想 到的是普魯斯特、卡夫卡、佩索亞、波赫士 、曹雪芹。但我接下去想到的會是:歌德、卡爾維 諾、大江健三郎、薩拉馬戈,還有但丁。這當中有兩條不同的路線:一條側重於內在的意識(情 感)世界 ,以想像取代真實,以虛構變造經驗,作家在世時並不知名 (或處於時代的邊緣), 生命也較為短暫,屬於以生命換取文學的類型;另一條則傾向於外在的行動世界,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