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分离膜-2009.pptVIP

  1.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分子膜分离材料 polymer separation membranes 传统的分离物质的技术,不论筛分、沉淀、过滤、蒸馏、结晶、吸附和离子交换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且分离的结果往往不满意。近代的高分子分离膜不仅以它的孔径大小不同而分离大小不同粒子,更由于它们某些特有的功能而能有效地进行分离。 高分子分离膜,是一种高分子薄层物。 膜有固态,也有液态。 膜生物反应器( Membrane Bioreactor 简称 MBR) 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是传统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MBR 系统是将中空纤维膜元件直接放入曝气池中进行泥水分离,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实现曝气池中的生物富集,使得生物处理效率大幅度提高,同时生物处理后的污水经膜分离后得到洁净的回用水。 MBR 技术是污水处理及污水资源化的一项新的重要技术。 氮气经过特殊处理(瓶装氮气不经过特殊处理、有异味、含水多)无杂质,无异味,气源极其干澡,基本达到无水低氧状态设备一次性投入小操作方便,运行费用低,见效快,食品保质保鲜时间可大大延长。 第一节 概述 一、膜分离技术发展简史(1) 1748年,Nelkt发现水能自发地扩散到装有酒精溶液的猪膀胱内,首次揭示了膜分离现象。人们发现动植物体的细胞膜是一种理想的半透膜,即对不同质点的通过具有选择性,生物体正是通过它进行新陈代谢的生命过程。 19世纪,人们对溶剂的渗透现象已有了明确认识,发现了天然橡胶对某些气体的不同渗透率,并提出利用多孔膜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思路。1855年,Fick用陶瓷管浸入硝酸纤维素乙醚溶液中制备了囊袋型“超滤”半渗透膜,用以透析生物学流体溶液。 1855年FICK制备了囊袋型“超滤”半透膜 直到1950年,W.Juda首次发表了合成高分子离子交换膜,膜现象的研究才由生物膜转入到工业应用领域,合成了各种类型的高分子离子交换膜。 一、膜分离技术发展简史(4) 1931年,Elford报道发展了一个新的适于微生物应用的火棉胶滤膜系列,并用它来分离和富集微生物和极细粒子。40年代出现了基于渗析原理的人工肾。 50年代初期,Juda研制成功离子交换膜,电渗析获得了工业应用。 一、膜分离技术发展简史(5) 固态膜经历了: 50年代的阴阳离子交换膜; 60年代初的一二价阳离子交换膜; 60年代末的中空纤维膜; 70年代的无机陶瓷膜等四个发展阶段. 一、膜分离技术发展简史(6) 具有分离选择性的人造液膜是Martin在60年代初研究反渗透脱盐时发现的,他把百分之几的聚乙烯甲醚加入盐水进料中,结果在醋酸纤维膜和盐溶液之间的表面上形成了一张液膜。 由于这张液膜的存在而使盐的渗透量稍有降低,但选择透过性却明显增大。此液膜是覆盖在固膜之上的,因此称之为支撑液膜。 一、膜分离技术发展简史(7) 60年代中期,美籍华人黎念之博士在测定表面张力时观察到到皂草甙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和油作实验时能形成很强的能够挂住的界面膜,从而发现了不带固膜支撑的新型液膜,并于1968年获得纯粹液膜的第一项专利。 这种新型液膜可以制成乳状液,膜很薄且面积大,因此处理能力比固膜和支撑性液膜大得多,这一重大技术发现奠定了液膜技术发展的基础。 黎念之教授是膜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美国国家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和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由于他在膜科学、表面化学、化学工程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荣获2000年度珀金奖。 现任芝加哥恩理化学技术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 他发明的液体膜技术已形成为一项重要的高技术,在太空技术、化工、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资源再生利用、医药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已获广泛应用。 他提出的高压下气体渗透高分子膜的理论对研究高分子膜的渗透机理具有重大意义。他在膜科学技术领域的杰出贡献对化学工程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美国政府曾经特聘他担任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在膜应用方面的科学顾问。此外,他在表面化学、化工分离与催化剂研究方面也有卓越贡献。 我国50年代开始研究电渗析,66年开始研究反渗透,80年代以来对各种新型膜分离过程和制膜技术展开了全面研究与开发,目前已有多种反渗透、超滤、微滤和电渗析膜与膜组件的定型产品,在各个工业、科研、医药部门广为应用。 回 顾 30年代--微孔过滤(microfiltration) 40年代--透析(dialysis); 50年代--电渗析(electrodialysis); 60年代--反渗透(或称高滤reverse ??????osmosis,hyperfiltration); 70年代--超滤(ultrafiltration)和液膜(liquid ??membrane); 80年代--气体

文档评论(0)

ma9828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