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 ,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是控制手术感染的有效措施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问题 一、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什么感染? 二、哪些情况需要抗菌药物预防? 三、怎样选择抗菌药物? 四、什么时候开始用药? 五、抗菌药物要用多长时间? 一、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什么感染? 总体原则: 应针对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病原菌种类进行短期预防,全覆盖、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 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包括切口感染以及切口以下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 约占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的35%?40% SSI诊断标准 手术部位感染(SSI) 切口浅部感染 切口深部感染 器官/腔隙感染 切口浅部感染 术后30天内发生、仅累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 1.切口浅层有脓性分泌物 2.切口浅层分泌物培养出细菌 3.具有下列症状体征之一:疼痛或压痛、肿胀、红热,因而医师将切口开放者(如培养阴性不算感染) 4.由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浅部SSI 缝线脓点及戳孔周围感染不列为手术部位感染 切口深部感染 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1年内)发生、累及切口深部筋膜及肌层的感染,并至少具备下述情况之一者: 1. 从切口深部流出脓液 2. 切口深部自行裂开或由医师主动打开,且具备下列症状体征之一:①体温 38℃;②局部疼痛或压痛 ? 3. 临床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发现切口深部有脓肿 4. 外科医师诊断为切口深部感染,感染同时累及切口浅部及深部者,应列为深部感染 器官/腔隙感染 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1年内)、发生在手术曾涉及部位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通过手术打开或其他手术处理,并至少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 1. 放置于器官/腔隙的引流管有脓性引流物 2. 器官/腔隙的液体或组织培养有致病菌 3. 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器官/腔隙有脓肿 4. 外科医师诊断为器官/腔隙感染 (人工植入物指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人工关节等) 不同种类手术部位的器官/腔隙感染 头颅、脊柱:脑脓肿、脑膜炎、脑室炎、脊髓脓肿 胸部:乳腺脓肿、乳腺炎、纵隔炎、肺脓肿、脓胸、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 腹部:腹腔内感染(腹膜炎、腹腔脓肿) 生殖道:子宫内膜炎 骨关节:骨髓炎、关节或滑囊感染、椎间隙感染、鞘套感染 血管:静脉或动脉感染 SSI发生率 1986年? 1996年美国593344例手术,发生SSI 15523次,占2.62%。 1997.10?2001.9英国152所医院报告了74734例手术的3151例SSI,占4.22%,按手术类别 SSI类别进行了分析。 不同种类手术的SSI发生率 不同种类手术的SSI类别 不同种类手术的SSI类别 一些重大手术,器官/腔隙感染可占到1/3 SSI病人死亡,77%与感染有关,其中90% 是器官/腔隙严重感染。 [Infect Control and Hosp Epidemiol, 1999,20(40:247-280)] 二、哪些情况需要抗菌药物预防? 需要进行抗菌药物预防的指征 ①病人易感因素多 ②手术创伤大,时间长 ③术中污染重 容易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1) 病人因素: 高龄、营养不良、糖尿病、肥胖、吸烟、其他部位有感染灶、已有细菌定植、免疫低下、低氧血症 容易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2) 术前处理: 术前住院时间过长、用剃刀剃毛、剃毛过早、手术野卫生状况差(术前未很好沐浴)、对有指征者未用抗生素预防 容易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3) 手术情况: 手术时间长、术中发生明显污染、置入人工材料、组织创伤大、止血不彻底、局部积血积液、存在死腔和/或失活组织、留置引流、术中低血压、大量输血、刷手不彻底、消毒液使用不良、器械敷料灭菌不彻底 SSI危险指数(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制定) 病人术前已有≥3 种危险因素 污染或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