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工程地质第2章.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隙度测定方法 二、构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 1、储水空间。即应有孔隙、裂隙和溶隙等空隙。这是储存地下水的前提条件。 2、储水构造。有了储水空间,只是有了能含水的条件,但能否储存水,成为含水层,还必须具备保存住地下水的地质构造:下部要有隔水层托住重力水,并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某种隔水边界,使之不致完全流失,水能在岩层空隙中保存住,从而形成含水层。也就是说,透水岩层与隔水岩层组合起来,才能成为含水层。 3、良好的补给来源。 有足够的水源,使储水空间能不断地获得补给,方能成为含水层。 1、包气带水和上层滞水 存在于包气带中的水叫做包气带水,以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和毛细管水的形式存在,农业上称为土壤水。其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称为上层滞水。 1、上层滞水的一般特征 (1)一般分布不广; (2)季节性存在,存在时间的长短受其下部隔水层分布范围及包气带厚度控制,其动态变化与气候及水文因素的变化关系密切; (3)补给区和分布区一致; (4)一般只能作小型或暂时性供水水源,对采矿几乎没有影响。 2、潜水的特征 潜水面的形状 一般情况下,潜水面是呈向排泄区(如相邻沟谷、河流、湖泊等)倾斜的曲面。 潜水面的形状与地形、含水层的透水性及厚度、气象水文条件、人工抽水和排水等因素有关。 等水位线图的用途 ① 确定潜水的流向及水力坡度 ② 确定潜水的埋藏深度、泉水出露点和沼泽化范围 ③ 提供合理的取水位置 ④ 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⑤ 确定含水层厚度 ⑥ 分析推断含水层透水性及厚度变化 潜水的流向:垂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常用箭头表示; 两点间的平均水力坡度:在流动方向上,任意两点的水位差除以该两点间的实际水平距离 (a)潜水补给河水;(b))河水补给潜水 ;(c)河水一岸得到潜水补给,另一岸则河水补给潜水。 埋藏深度:某点地面标高减去该点潜水位。如A点埋藏深度=135-115=20米 3、承压水的特征 (1)承压性,为有压水,其顶面为非自由水面; (2)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 (3)承压水在静水压力作用下,可以由高水位向低水位运动,形成承压水的径流; (4) 承压水的水位、温度和矿化度等受气候、水文因素等的影响较小; (5)承压水的水质变化大,从淡水直到矿化度很高的卤水都有。 (2)承压斜地:单斜储水构造 3)等水压线图及其应用 (1)确定水流方向及水力坡度 (2)确定承压含水层的埋藏深度 (3)确定承压水位的埋藏深度 (4)确定水头高度 1、孔隙水 含水层松散未经胶结,这些松散层包括第四系及部分第三系沉积岩和坚硬基岩的风化壳。可为潜水或承压水。水量的大小取决于含水层的成因类型、岩性结构、颗粒成分、厚度和分布面积,当井筒施工通过第四系松散含水层或开采接近含水层底板,出现涌水、涌砂、片帮:当第四系含水层与矿体上覆基岩含水层有水力联系时,成为矿坑充水的主要水源。 2、裂隙水 (1)风化裂隙水 (2)成岩裂隙水 (3)构造裂隙水 3、 岩 溶 水 岩溶的发育规律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地质构造对岩溶发育的控制作用 岩溶水的储存形式 地下河 岩溶地下水脉 岩溶水的基本特征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1、岩石的可溶性 可溶岩的岩性愈纯,含易溶组分就愈多,岩溶也愈发育。 2、岩石的透水性 岩石的透水性愈好,水就愈容易进入岩石内部进行溶蚀。 3、水的流动条件 地下水径流愈强烈,侵蚀性CO2含量愈多,岩溶也愈发育。 地质构造对岩溶发育的控制作用 1、控制机理 (1)地质构造破坏了岩石的完整性,使岩石的渗透性能增强,提高岩石与含侵蚀性CO2水接触的机会,因而提高了岩溶发育程度;(2)地质构造控制了地下水流动的方向,从而控制了岩溶发育的范围和延伸方向。 2、控制形式 (1)岩溶主要沿断裂带发育 (2)岩溶常在褶曲轴部或平行于褶曲轴成带状发育 (3)构造体系控制岩溶的空间分布规律;构造复合关系对岩溶发育的尤其有利。 岩溶水的基本特征 (一)岩溶水的分布特征 1、总的来说富水性较强,但含水极不均匀; 2、岩溶有向深部减弱的规律,使含水层的富水性也呈现垂向上的强弱分带性; 3、岩溶水在水力联系上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二)岩溶水的埋藏特性 岩溶水可以是潜水,也可以是承压水。 (三)岩溶水的循环特征 岩溶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并以集中径流和集中排泄为特点。因此,在石灰岩裸露区不仅缺乏地表水,而且地下水露头也很少,常表现出严重缺水现象。 §4 地下水的循环 一、地下水的补给 二、地下水的排泄 三、地下水的径流 四、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