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历史(山东)一轮课件:第21课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苏联的经济改革(1).ppt

2015高考历史(山东)一轮课件:第21课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苏联的经济改革(1).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热点材料:2013年是斯大林逝世60周年。对于斯大林的评价,俄罗斯国内观点褒贬不一。有人把他视为天之骄子;俄国历史发展的功臣;扭转俄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巨人;英勇无畏的英雄。也有人说他是个残暴凶狠的魔鬼;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十恶不赦的历史罪人。 思考:材料中持斯大林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功臣”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案:斯大林将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世界工业强国以及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等。 [应用体验] ?【高考典例】 (2013·课标全国Ⅰ,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  )。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解题答题示范] 【答题思路示范】 1952年 “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这一论断”提示了对材料所述事件的评价与认识 D 注意时间“1952年”,当时苏联没有彻底解决谷物问题,排除A项;苏联的工业化在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实行,排除B项;农业改革源自赫鲁晓夫改革,此时尚未进行,排除C项 【题型分析】 ▲题型要素1 分析评价型选择题 分析评价型选择题主要是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它体现的内容多是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基本的解法是:首先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依据题干的结论,分析与史实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辨析,同时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 ▲题型要素2 本质类选择题 本质类选择题在高考当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基本解题思路:先弄清题干所给现象“是什么”,再问“反映了什么”,最后结合其背景、阶段特征、目的(任务)等进行思考。如,从本题的时间信息“1952年”可推知这个阶段还处于斯大林模式的时代,“彻底而永远解决”谷物问题,是不符合史实的,联系这两点就可以判定这一论断“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可归纳为“三、二、一” 1.全面认识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局部改革,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则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改革侧重于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于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则侧重于政治体制改革。 2.苏联三场改革的比较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 重点一 苏俄“追随理想”和“面对现实”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聚焦重点 史论突破 [史论要点] 要点1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提示:(1)从特点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与共产主义特点的非常政策,是超越生产力和社会发展阶段的措施。 (2)从经济作用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确保国内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3)从消极作用看,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战争结束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得不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要点2 简述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实质及其作用。 提示:(1)特点 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②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③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2)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3)作用 ①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使国民经济恢复,苏维埃政权巩固。 ②使苏俄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史料印证] 1.史料二中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答案 余粮收集制。 2.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实施效果上有何共性? 答案 都使经济得到恢复,社会得到稳定。 3.(2013·广东文综,22,改编)在苏俄历史上,曾经出现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严惩的现象。这可能与哪一政

文档评论(0)

喵咪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