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4
PAGE 3
题目: 柏林“消极自由”在教育中的应用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高中部)
邮编:510375
作者:王鑫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芳村省实路1号(广东实验中学高中校区)
联系方式电子邮箱: HYPERLINK mailto:wxhandsomewangxin@163.com wxhandsomewangxin@163.com
身份证号柏林“消极自由”在教育中的应用
广东实验中学 王鑫
摘 要:以赛亚.柏林在1958年提出了两种自由的概念――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他在《两种自由概念》一书中特别提倡消极自由,为人类自由史观书写了亮丽的一笔。现今的教育改革也在激烈的进行中,教育中也倡导教育自由,柏林的自由观在今天的教育自由中能否有用呢?本文将就柏林的“消极自由”观在教育自由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柏林 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 教育自由
一、 柏林自由观概述
伯林在批判和继承纷繁复杂的自由主义传统的过程中,在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家贡斯当区分“古代人的自由”和“现代人的自由”的基础上,伯林进一步提出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著名区分,并赋予这两种自由以丰富的内涵。
消极自由,伯林界定为“免于……的自由”(freedom form……),就是“在虽变动不居但永远清晰可辨的那个疆界内不受干涉”, [英]伯林.自由论[M].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189-244.消极自由的核心即不受强制。“正常的说法是,在没有其他人或群体干涉我的活动而言,我是自由的。……如果别人阻止我做我本来能够做的事,那么我就是不自由的。” 同上判别消极自由的标准就是强制是否存在。免于别人的控制或干涉的消极自由可以说是自由的本质内涵。事实上,“对自由的捍卫就存于这样一种排除干涉的‘消极’目标中”, 同上在有强制、奴役的领域里,是无自由可言的。简而言之,伯林所倡导的消极自由具有三个主要特征:(1)消极自由蕴涵的不干涉,虽然它不是人类唯一的善,但就其不挫伤、阻遏人类的欲望而言,却无疑总是好的,这是经典形式的“消极自由”概念。(2)消极自由是一个比较现代的概念,与私人领域的出现密切相关。(3)消极自由所涉及的主要是控制的领域,而非控制的根源。伯林的消极自由侧重的是“个人的权利、个人的活动空间”。 李强.自由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78.强调的是存在着一个非人为划定的最低限度的自由疆界,在之中人的行为必须是不可侵犯的。任何权威都应尽可能地缩小干涉的范围,从而相应地扩大个人选择和活动的范围。这是对个人的尊重与信任,是把人本身作为最高目的的现实体现,“自由主义的最大生命力,完全在于它对消极自由的维护,在于它攻击并消除传统与权威刻板地控制,在这种批判中,无数新生的个人第一次得以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意]圭多·德·拉吉罗.欧洲自由主义史[M].扬军,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328.伯林的积极自由,简单地说是“做……的自由”(freedom to……),即某一主体能够有权去做他想做的事,或成为他想成为的角色。“‘自由’这个词的积极含义源于个体成为他自己的主人的愿望。我希望我的生活与决定取决于我自己,而不是取决于随便哪种外在的强制力。……只要我相信这是真实的,我就感到我是自由的;如果我意识到这并不是真实的,我就是受奴役的。”
[英]伯林.自由论[M].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189-244.
同上
同上
李强.自由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78.
[意]圭多·德·拉吉罗.欧洲自由主义史[M].扬军,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328.
[英]伯林.自由论[M].胡传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189-244.
石元康.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12-69.
应奇.从自由主义到后自由主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107.
[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当代欧洲政治思想[M].黄华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90.
二、 教育中的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柏林提出的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是从政治领域而言的,但在教育领域中,也应有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可言。根据沈晓阳教授《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实践探要》一文中对自由关系的划分,我们也可把学校生活中的自由关系划分成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因此有关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关系可做出以下区分:1、从学校权力与学生权利的关系上看,学校权力属于积极自由,学生权利则属于消极自由。 2、从学生权利所属的内容来看,学生参与学校、班级事务管理的权利属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