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ntro:百老匯百年概述 Prof. Iris H. Tuan. TA: Andy? 音樂劇(Musical) Musical Comedy(音樂喜劇) 19世紀舞台表演形式: 小歌劇(Operetta)、喜歌劇(Comic Opera)、啞劇(Pantomime)、名斯特李秀(Minstrel Show)、歌舞雜耍(Vaudeville)、滑稽表演(Burlesque) 20世紀中期音樂劇已成為一種獨具魅力的戲劇演出形式,由音樂、歌曲、舞蹈、樂隊等元素有機整合而成。 美國音樂劇的一個同義詞是百老匯,音樂劇是百老匯的主角。 表現種族主義的歌舞娛樂表演:明特斯里秀 百老匯音樂劇的百年夢幻 百老匯音樂劇的發展經歷四個階段(或五個階段) 音樂劇探索期、成長期、成熟期、當代音樂劇的動盪和巨型音樂劇時期。 萌芽期、初步發展期、RH合作時期、高位震盪期、英法當代音樂據時期。 1943年音樂劇《奧克拉荷馬》 /watch?v=IYYb6yxRRgE 音樂劇的探索期(19世紀末~20世紀二三十年代) 古典音樂和通俗表演才是音樂劇的親生父母。 19世紀末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正是美國音樂劇誕生、成型和本土化的時代。 音樂劇 結合歐洲喜歌劇、清歌劇、歌舞雜劇、黑人歌舞的節奏 Broadway. February. 1868 Broadway 1943 音樂劇前身來自英國喜歌劇、歌謠歌劇 約翰.凱(John Gay)《乞丐的歌劇》--民間歌劇 歐洲的雜耍劇院為音樂劇的誕生提供了更活潑熱鬧的表演空間 雜技、短劇、魔術、馬戲、歌手、康康舞女郎 歐洲的歌舞廳(Cabaret)還出現了非常流行的歌舞劇 音樂劇的始祖《乞丐的歌劇》 百老匯音樂劇是美國文化歷史的縮影 1866年由一位劇院經理製作的音樂劇耍劇《黑魔鬼》(The black Crook)歪打正著流行起來 雜耍成為20世紀到來之際美國音樂劇舞台的主流之一 1927年吉羅姆.柯恩(Jerome Kern)的《演藝船》(Show Boat)裡開花結果 該劇成為音樂劇的里程碑 開創了以敘事為導向的劇本音樂劇類型(Book Musical) The Black Crook (1866) 音樂劇成長期(20世紀30年代~40年代) 結合歐洲音樂和黑人爵士樂創造了美國音樂和不朽的百老匯音樂劇 葛什溫(George Gershwin )兄弟《引吭懷君》(Of Thee I Sing) 普立茲獎 George Gershwin - Of Thee I Sing /watch?v=DeDjoYDctCE 音樂劇的成熟期(20世紀40年代~60年代) 1943年《奧克拉荷馬》 理查德.羅傑斯和奧斯卡.漢姆斯特恩二世 百老匯音樂劇走進了它的輝煌黃金時代 20世紀中期是美國音樂史上的發展成熟期 柯爾.波特《吻我,凱特》 麥克爾.布雷克摩爾《Michael Blakemore》 艾爾文.柏林《安妮,拿起你的槍》 理查德.羅傑斯和奧斯卡.漢姆斯特恩二世 《奧克拉.荷馬》 《南太平洋》 《國王與我》 《音樂之聲》 Kiss me Kate part 1/22 /watch?v=9d6DMbtKxdc Anything You Can Do from Annie Get Your Gun (1950) /watch?v=2fW5Z2z6pXM 葛什溫《瘋狂女郎》(Girl Crazy)(後改編為你瘋狂) 1956年改編自蕭伯納的《窈窕淑女》 1956年和1957年歐納德.博恩斯坦《堪狄得》《西區故事》 這個時期的百老匯音樂劇更強調故事性 安格尼斯.德.米勒、吉姆羅.羅賓斯和邁克爾.基德被譽為百老匯舞蹈的三員大將 My fair lady 1956 /watch?v=HZhF-2iiI9Y West Side Story-Tonight /watch?v=5_QffCZs-bg 當代音樂劇的動盪期(20世紀60年代~80年代) 20世紀60和70年代最出類拔萃的音樂劇劇作家之一斯蒂芬.桑德漢姆(Sondheim)就是發展「概念音樂劇」的代表人物 27歲時為《西區故事》作詞而一舉成名 1968年隨著由蓋爾特.馬克德莫特(Galt MacDermott)創作的《毛髮》而引發出這類比較激進的另類音樂劇問世。 斯蒂芬.斯契沃茲創作的《上帝之力》《耶穌基督超級巨星》 Hair - I Got Life /watch?v=-1LRD3DtFAo Sorry / Grateful - Company (2011) - Stephen Colbert, Jon Cryer, Jim Walton /watch?v=COxzO9iihvY 搖滾音樂劇舞台逐漸成為反映美國現實的工具,與這個時代依樣也產生了自己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