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中医眼科病因病机.ppt
* 无 * 无 * 图注: 中年男性的正常眼底,眼底呈橘红色,视乳头圆形,淡红色,边界清晰,不隆起,中心部有一白色生理凹陷,视網膜血管从中发出。 视網膜动脉较细,色鲜红,中央有黄色或白色反光条纹,静脉稍粗,色暗,血管的反光条纹不显。动静脉管经例为2:3。该图可见视網膜血管呈对等分支向周边行走,视網膜血管为终末血管,相互无吻合支。视乳头颞侧约2PD处的暗红色区为黄斑。中心部凹陷,有一反光点。 * 图注:女 28岁 右眼视物模糊5个月,无全身疾病史。 眼底:玻璃体轻度浑濁,视乳头边界不可视及,视網膜水肿,后极部大片出血,部分融合成片,视乳头周围及下方视網膜有黄白色渗出,动静脉不可清楚视及,黄斑部亦可见片状出血。视力:右眼眼前指数,左眼1.2。 * * (五)肾与膀胱功能失调 1.生理上 肾主藏精,视物睛明 气化正常,水不犯目 水轮,瞳神内属于肾 2.病理上 虚证 肝肾阴虚 肾阳虚衰 肾精不足 实证 热结膀胱 二、气血津液病机 气血津液的整体性 1.气、血、津液同脏腑经络间有密切的联系。 2.气、血、津液在人体内保持动态的平衡。 3.气、血、津液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4.气、血、津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气为血之帅 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清·唐容川《血证论》卷二) (一)气失调 气的复习 气的含义(两种) 1.人体流动的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 2.脏腑的功能活动。 气的作用 物质的气:温煦、保卫、生化、固摄、动力等。(卫气、营气、宗气) 机能活动的气(脏腑之气)。 气的命名 气一耳,以其行于脉外,则曰卫气;行于脉中,则曰营气;聚于胸中,则曰宗气。名虽有三,气本无二。气与血并根柢于先天,而长养于后天。(清·何梦瑶《医碥》卷一) 1.气虚:失于温煦、推动、防御、固摄、气化之功,脏腑功能衰退。 2.气陷:无力升举。 3.气逆:气机升降失常,当降不降,逆而上行。 4.气滞:气机阻滞,运行不畅,以致升降出入失常。胀闷疼痛为特点。 (二)血失调 血的复习 血的概念与来源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决气篇》 由饮食物的精气所化生。 血的作用 1.营养作用:濡养脏腑。 2.运载作用:血以载气,血为气母。 1.血虚:血液亏少,脏腑组织失于濡养。心血虚与肝血虚常见。 2.血热:血分有热或热邪侵犯血分,血行异常。 3.血瘀:血液运行不畅,甚至停滞积聚,或离经之血聚于体内。 (三)津液失调 津液复习 概念及来源 津液是人体内一切水液的总称。分布于全身,有清、稠之分。 来源于水谷。由胃的消化吸收、脾的运化、小肠的分清别浊,三焦的气化等作用而形成的。 作用 营养和润泽组织器官。 调节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 1.津液亏损: 2.水液停滞 3.痰浊停滞 成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津液,或津液不能正常敷布凝集而成。 眼部表现:胞睑、神膏、眼底等。 全身表现:痰涎、眩晕、癫狂;肿块等。 三、经络玄府病机 人体的交通通讯网——经络系统 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灵枢·经别》) 谚云: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如伤寒三阴三阳,皆有部署;百病,十二经脉可定生死。既讲明其经络,然后用药径达其处,方能奏效。(宋·窦材《扁鹊心书》) 经络复习 经络的概念与功用 “经”---径路、“络”----网络。孙络、浮络。 经络的内容 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络脉、其他(十二经别、十二经筋) 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诊断、治疗(药物归经、针灸推拿等) 眼与十二经脉的关系 1.足三阳经之本经均起于眼或眼附近。 2.手三阳经皆有1~2条脉终止于眼或眼附近。 3.以本经或支脉,或别出之正经连于目系者,有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以及足之三阳经。 (一)经络失调 1.邪客经脉 2.经气不利 3.经气盛衰 (二)络脉失调 1.目络阻塞 2.目络受损 (三)经筋失调 总:引起胞睑开合与眼珠转动的障碍。 足少阳之筋:目不能张 足阳明之筋:因寒:不能闭:因热:不能张。 手太阳之筋: 足阳明与手太阳两筋:口眼喎斜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七情致病特点 情志致病,皆为内伤。 情志变化持续时间过久,刺激强度过大。 内伤脏腑,气病居多。 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影响各有所主。不同脏腑病变可引起不同的情志变化。 喜则气缓,怒则气上,忧则气郁,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素问·举痛论》 易伤阴血(出血、瘀血)。 加重病情,易于复发。 情志所伤的相关因素 内因 性别、年龄(小儿-青少年-中年-衰老) 禀赋、个性(气质、性格) 外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