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件:中诊望诊.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中诊望诊.ppt

1.斑疹 斑疹皆属皮肤上的病变,是疾病过程中的一个症状。在临床上要注意。 (1) 斑疹的区别:斑,色红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之下,摸之不碍手。疹,形如粟米,色红而高起,摸之碍手。 (2) 斑疹的顺逆:临床上见发热,身有微汗,疹出透彻,色泽红活,依出现的先后顺序回隐,热退神清为顺证。临床上见壮热无汗,斑疹不能透发,色淡红或白,晦暗无泽,伴有神昏喘息,身热不退为逆证。 2.白瘖 白瘖又称瘖癳,发在皮肤的小颗粒,状如水泡,晶莹如珠,高出皮肤,擦破流水,多见于头、颈、胸部,其病理为湿热羁留于气分,郁蒸皮肤,多见于湿温。 (1) 晶瘖:晶莹饱满,颗粒分明,身有微热,瘖出后热退神清。说明湿邪外达,预后佳良,属顺证。 (2) 枯瘖:空壳无津,色如枯骨,四肢冷,胸腹热,瘖出后身热不减,神志不清。说明津液枯竭,正气大虚,邪不外达,预后不良,属逆证。 3.痈、疽、疔、疖 属疮疡一类外科疾患。 (1) 痈:红肿高大,根盘紧束,煅热疼痛,属阳证。 (2) 疽: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痛,属阴证。 (3) 疔:如粟如米,根深而硬,麻木或发痒,顶白而痛,属阴证。 (4) 疖:疖起浅表,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易化脓,脓溃即愈,属阳证 (七)望小儿食指络脉 望小儿食指络脉,适应于3岁以下小儿。正常小儿络脉色泽浅红,红黄相兼,隐见于风关之内。 (七)望小儿食指络脉 有病时络脉可见以下变化。 1.浮沉:络脉浮露,病在表;络脉沉滞,病在里。 2.深浅:色深为重,色浅为轻,色淡为虚,色滞为实。 3.色泽:色紫红,主内热;色鲜红,主外感表证;色青,主风、主痛,色淡主虚;色紫黑主血络闭郁。 4.部位:络脉见于风关,为邪气入络,病浅而轻;络脉从风关至气关,为邪气入里,邪气深重,疾病轻重;络脉显于命关,为邪气深入脏腑,疾病严重;若络脉直达指端,称“透关射甲”,多属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八)望分泌物与排泄物 通过观察排出物形、色、质、量的异常变化,来了解有关脏腑的病变与邪气的性质。 1.痰涎涕唾 2.呕 吐 物 1.痰涎涕唾 (1) 痰:痰是由肺和气道排出的粘液,其浊而稠的为痰,清而稀的为饮,都属有形之痰。若痰黄粘稠,坚而成块,属热痰。痰清稀而多泡沫,为风痰。痰白而清稀,挟有黑点的为寒痰。痰少而粘,难于咯出,为燥痰。痰白而量多,易咯,属湿痰。痰中带血,血色鲜红,为热伤肺络。 (2) 涕:涕是鼻腔分泌的粘液.鼻流清涕为外感风寒.鼻流浊涕为外感风热。久流浊涕不止为鼻渊。 (3) 涎:涎是从口腔流出的清稀粘液。口流清涎为脾冷;口吐粘液为脾热;口中涎多多见脾胃虚寒;口涎自流,睡时尤甚,多属脾气虚或胃热虫积。 (4) 唾:唾是从口腔吐出的带泡沫的粘液。唾液增多,常见于胃寒、虫积、湿邪、宿食、肾虚、肾寒。 2.呕吐物 呕吐是由胃气上逆所致。吐物清稀,多为寒呕;吐物秽浊酸臭,多为热呕;吐物酸腐夹杂不消化物,多属食积;呕吐清水痰涎,常为痰饮;呕吐黄绿苦水,多为肝胆湿热或肝胆郁热;呕吐鲜血,多属胃有积热或肝火犯胃,或瘀血内阻;呕吐脓血混杂,多为胃痈。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中医诊断学 苏州大学药学院 李笑然 第一章 诊 法 诊法,是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为辨证提供客观依据的诊察方法。 中医诊法,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极具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 《黄帝内经》为中医诊法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中医诊法的内容与特点 望诊——是对病人神色形态、五官、舌象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病情,测知脏腑病变的一种诊法。 闻诊——是从病人的语言、呼吸等声音以及由病体排出的气味,来辨别病变的诊法。 问诊——是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的询问,了解病人平时状态、发病原因、病情经过的诊法。 切诊——是通过切摸病人的脉候和身体其他部位情况,测知其体内外变化的诊法。 古代文献论述 《难经? 六十一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 《医宗金鉴? 四诊心法要诀》曰:“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第一节 望 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全身和局部的情况以及排泄物、分泌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法。 望诊可分三部分: 1. 全身望诊 包括望病人的神、色、形、态; 2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