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刘金民王永炎院士中风病学术思想传承.ppt

课件:刘金民王永炎院士中风病学术思想传承.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刘金民王永炎院士中风病学术思想传承.ppt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临床依据 腑实便秘从始发态(24~72小时)至发病1周不断出现 可与痰热甚至风火诸证同时并见 腑气通否与病势顺逆密切关联 中风病痰热腑实证日益得到重视 中风病化痰通腑法临床意义 一可通畅腑气,祛瘀通络,敷布气血,促进半身不遂等症的恢复 二可清除肠胃痰热积滞,使浊邪不得上扰神明 三可急下存阴,以防阴劫于内,阳脱于外 四减轻浊毒逆上、损伤脑络、败坏脑髓形体 化痰通腑法的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中风病急性期中经或中腑的痰热腑实证 发病后1-2日无大便,舌苔薄黄或白腻,燥结未成,但有渐成痰热腑实之势者 舌黄,苔腻而颗粒细腻致密,虽有大便,但大便干而难解者 化痰通腑法的时机把握 泻下时机: 提倡早用,不仅腑实可用,腑气不顺不降也可适当应用本法施治 若大便通泄后,黄苔或黄腻苔持续不退,改拟大柴胡汤条畅枢机 化痰通腑法的通腑指征 通腑指征: 一是起病以后大便秘结,或虽有便意而便干难解 二是苔黄腻或舌苔由白迅速转为黄腻 三是脉弦滑而大,即脉象在弦滑有力的基础上出现大脉 具备上述指征,属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者,治以“通”为主,以“通”为补 星蒌承气汤组方及辨证应用 全瓜蒌30g 胆南星6g 生大黄10g(后下) 芒硝10g(冲服) 方中大黄用量以10~15克、芒硝用量以6~10克为宜 口干口苦热象明显者,加黄芩10g、山栀6g 年老体弱津亏者,加生地20g、麦冬10g、玄参10g 痰多者加天竺黄6g、、浙贝母10g 腹胀明显者加枳实10g、厚朴6g 化痰通腑法注意事项 正确运用化痰通腑法,掌握通下的时机,是治疗痰热腑实证的关键 主要临床指征为舌苔黄腻、脉弦滑、便干便秘。 若用药后虽大便已通,但舌苔剥脱,舌质红或红绛,则为邪热伤阴之象,应改用清热养阴法 若采用星蒌承气汤治疗而仍腑气不通时,可改用大柴胡汤,或加入行气之品 化痰通腑法治疗后的不同 证候演变及疾病转归 “明医”的启示 为什么要做中医 读经典,做临床 王院士案头书《医家四要》 兼通文史,透视组学——创新的条件 中医与哲学的思考 医学模式的转变 学术流派研究 德艺双馨,既智且仁 天地人一同的宇宙观 二元论、还原论的批判 系统复杂科学与还原分析的结合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 王永炎《明医——孙光荣教授走过来的七十年》之序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中医传统认为, 风、火、痰、气、血、虚六端是中风病的主要病理因素 * * * * * 王永炎院士中风病学术思想传承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刘金民教授 jmvip@ 王永炎(1938- ),男,天津市人,中医内科学专家,教授,主任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 王永炎院士简介 王永炎院士是当代中医脑病学科奠基人之一。早期主要从事中风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先后主持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973”和国家“七五”至“十五”中风病攻关课题,制定了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形成了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康复、评价于一体的中风病救治中医完整体系,对于提高中国中风病中医救治水平,取得了公认的成就。 证候标准规范化 毒损脑络 化痰通腑 清开灵制剂 系列方药 中风 综合方案 临床评价 个体诊疗 疗效机理 新药开发 王永炎院士中风病研究概要 文献研究 病因病机 病络学说 中风病的病名与概念 王院士认为确定病证名是进行中医临床病证研究的开端。首先提出统一病名为中风病,在CCD(TCD)编码中,中西医一致 中风病: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充犯脑,形成脑脉痹阻和血溢脑脉之外所致,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 类中风概念的提出 临床上:部分病人仅表现为眩晕、身体感觉障碍、剧烈头痛、视物异常、不随意运动、共济失调、精神障碍、癫痫样发作、失认失读失写等个别症状,而不以传统五大主症为主要临床表现,故王永炎等在广义中风病的基础上,提出了类中风的概念。 以眩晕为主 类中风眩 以感觉障碍为主 类中风痹 以剧烈头痛为主 类中头痛 以视物异常为主 类中视歧或视惑 以不随意运动为主 类中风痱 以精神障碍为主 类中风癫或风痴 以癫痫样发作为主 类中风痫 以失认失读失写为主 类中风癔(懿) 提出中风病病因病机新学说 王永炎院士在《关于提高脑血管疾病疗效难点的思考》一文中提出:“现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