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思想史教材编辑.ppt
五、思考题 1、简述两汉思想发展变化的大致阶段。 2、简述贾谊的主要思想内容。 3、简述黄老思想的主要内容。 4、简述董仲舒的“人性三品论”。 第九讲 六、参考书目 1、陆贾《新语》(《诸子集成》本) 2、贾谊《新书》(、、、、、、、) 3、董仲舒《春秋繁露》 4、王充《论衡》 (《诸子集成》本) 5、金春峰《汉代思想史》;社科版;1997 6、徐复观《两汉思想史》 《中国人性论史》 第九讲 六、参考书目 7、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浙江人民版; 1996 8、余明光《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1989 9、王兴国《贾谊评传》1992 10、王永祥《董仲舒评传》1995 11、钟肇鹏、周桂钿《桓潭.王充评传》1993 七、网络资源链接 《春秋繁露》:/gd/100/rujia/chunqiu/index.html 儒家经典::8080/renwen/JinDian/Ru/Ru.asp 儒家经典(英文版):http://www.chinaknowledge.de/Literature/Classics/jingbu.html 第九讲 第十讲:魏晋“玄学”述要 一、玄学及其形成的社会背景 二、玄学的理论依据及其探讨的中心论题以及其 他问题 三、玄学发展诸阶段的代表人物、代表著述、代表观点、历史地位 四、反“玄学”思想概述 五、思考题 六、参考文献 七、网络资源链接 第十讲 四、参考书目 7、郑良树《商鞅评传》;2001 8、赵金海编著《韩非子研究》;1977 9、王先慎(清)《韩非子集解》; 10、梁一群《韩非子智慧》;2003 11、陈慧娟《韩非子哲学新探》;2004 12、张富祥《韩非子解读》;2004 五、网络资源链接 《韩非子》:/zibu/hanfeizi/hfzml.htm 新法家: 第七讲 第八讲:名辩思想、阴阳思想及其他思想概要 一、名辩思想 二、名辩学发展概括及其思想内容 三、邹衍及其“五德终始说” 四、吕不韦及《吕氏春秋》 五、先秦诸子政治哲学文化概要 六、思考题 七、参考书目 八、网络资源链接 第八讲 一、名辩思想 名学的形成。 名家的变迁(刑名——形名——名)。 名家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作。 名家的历史影响(正负)。 第八讲 二、名辩学发展概括及其思想内容 1、邓析的“形名”无为思想。 2、刑名法治思想及其发展趋势: (1)君主宰一定分; (2)君主循名责实; (3)君主察法立威; (4)君立而不尊贤。 (导向君主专制) 第八讲 3、无为而治的思想 无为而治的思想(本于“刑名”): (1)视民出政的治民思想 a君于民有厚 b以民为本; c使民不争; d君民同逸。 (2)“守虚责实”的驭臣之术 a以本治末; b重治人心。 4、公孙龙及其《名实论》 (1)“正名”思想的追述及形成。 (2)《名实论》的正名原则 a名是对实的称谓(哲学); b“唯其乎彼此也”(逻辑); (逻辑方法) c以“正”校“不正”、以“谬名”验“名实相符”之名; (3)“正名”的意义。 三、邹衍及其“五德终始说” 1、邹衍其人。 2、“五德终始说”的内容。 3、历史意义及影响。 第八讲 四、吕不韦及《吕氏春秋》 1、吕不韦其人。 2、《吕氏春秋》形成的主客观条件。 3、《吕氏春秋》中的主要政治思想: (1)政治法自然思想;(2)随时变思想; (3)君臣观。 4、《吕氏春秋》形成的历史意义及影响。 第八讲 五、先秦诸子政治哲学文化概要 1、人文与崇圣——政治思想形成的基础 2、理想国家——政治追求与政治调节 3、君主专制主义——先秦诸子政治文化的归宿 第八讲 1、人文与崇圣——政治思想形成的基础 1)、人神关系--倡导先人而后神 2)、人与自然--倡导和谐、利用其造福 3)、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强调人性,并且 以人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