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红细胞酶缺陷所致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ppt

课件:红细胞酶缺陷所致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红细胞酶缺陷所致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ppt

* * 红细胞酶缺陷所致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G6PD缺乏症) 刘相伯、刘明阳、郭凤、刘珊、胡娜、蔡冰洁、陈丽、王羽 目录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特点 实验室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疾病概述 概述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是由于G6PD基因突变所致红细胞酶缺陷导致溶血性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遗传疾病,属于红细胞内磷酸戊糖旁路的遗传性缺陷。 分型: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I型、蚕豆病、药物诱发或感染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和新生儿黄疸五种类型。 分布:非洲、亚洲和有两种血统的人群中,地中海区域也较常见 。国内以南方各省多见。 流行病学 ? 遗传性红细胞?G6PD?缺乏症患者遍及世界各大洲,估计在?2?亿人以上,是与人类健康关系最密切的高发遗传病之一。各民族间发生率有很大差异,最高者为土耳其东南部的犹太人?(58.2%)?。国内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某些地区?(15.7%)?、海南岛黎族?(13.7%)?、云南省傣族为最多,淮河流域以北比较少见。蚕豆病在我国西南、华南、华东和华北较多,发病年龄以1-4岁最多,发病高峰在蚕豆收获季节,男女之比为7: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基因突变是引起酶活性减低导致溶血的原因。红细胞中的 G6PD酶有递氢功能,使氧化型辅酶Ⅱ (NADP+)还原为还原型辅酶Ⅱ (NADPH)。NADPH是红细胞内重要还原物质,可使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还原为还原型谷胱甘肽(GSH),GSH有维持血红蛋白以及其他酶类中的巯基免受氧化损害,保护红细胞的功能。当G6PD缺乏时,红细胞膜的过氧化损伤可表现为膜脂质和膜蛋白巯基的氧化,这些改变可引起红细胞脆性增生,易被巨噬细胞破坏导致溶血。 二、临床特点及分型 特点: 1.溶血发作时可有黄疸、贫血、脾大; 2.可伴有血红蛋白尿; 3.溶血严重者可有休克、肾功能衰竭。 分型: 1、先天性非球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I?型 ?患者自幼患无诱因?(?如药物和蚕豆等?)?的慢性溶血性贫血,有贫血、黄瘟和巨脾三大特征。溶血可因感染、服药而加重。 2、蚕豆病?(favism)? ? 是由进食蚕豆后所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在广东、四川、广西、湖南、江西等地为农村常见的血液病。蚕豆引起溶血的机制不明。同一区?G6PD?缺乏者仅部分人发病。患者并不每年食蚕豆都有发病,男性显著多于女性。成年人发病低小儿。?3?岁以上儿童病例的?70%?左右。 临 床 表 现 进食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后一般1-2天内急骤发生溶血。 全身不适,疲倦、乏力、发热、头晕、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 贫血、黄疸、尿色增深或血红蛋白尿。 严重者可有面色苍白、全身衰竭、血压下降、神志迟钝、烦躁不安,甚至发生急性循环和肾功能衰竭。 3、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 ? 也称为伯氨喹啉型溶血性贫血。可引起溶血的药物有抗疟药(如伯氨喹啉、扑疟喹啉等)、磺胺类?(?如磺胺甲噁唑、柳氮磺吡啶等?)?、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乙酰苯胺等?)?、硝基呋喃类?(?如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等?)?、枫类?(?氨苯砜等?)?、萘?(?即樟脑丸?)?及维生素?K?、丙磺舒、对氨基水杨酸、奎尼丁、氯霉素等。溶血与药物或其代谢物的氧化作用有关,真正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常患者发病时?G6PD?活性约为正常值的?10%~?60%,?红细胞不能维持足够量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所以氧化剂药物得以在红细胞内形成过氧化物,使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膜发生氧化及变性,造成溶血。溶血程度与酶缺陷的程度及药物剂量有关。 4.感染性溶血 患者多在感染后数日内出现血管内溶血,可诱发溶血的感染性疾病有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肝炎、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水痘、腮腺炎等,一般溶血症状较轻。 5、新生儿黄疸? ? G6PD?缺乏的新生儿可发生溶血性贫血伴黄疸,症状可因注射维生素?K?或病理生产、缺氧、感染而加重。发病多见于婴儿出生?24?小时后,苍白、黄疸,伴有肝脾肿大,需与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鉴别。如处理不当则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后果严重。治疗除换血疗法外,目前多采用光照疗法或苯巴比妥注射。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 ? 血红蛋白减少,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见咬痕红细胞和水疱细胞,可见幼红细胞;红细胞中可见Heinz小体。白细胞、血小板数多增高。血间接疸红素增高,血清结合珠蛋白减少或消失,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尿含铁血黄素阳性。 2、骨髓象:? ?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粒系均增生。 3、过筛试验? (?1?)?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 由于G6PD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