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痹证幻灯.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痹证幻灯.ppt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方歌:薏苡仁汤用苡米,芎归羌独苍术予, 防风麻桂草枣乌,除湿通络治着痹。 方解:方中薏苡仁、苍术健脾除湿;羌活、独活、防风祛风胜湿;川乌、麻黄、桂枝温经散寒除湿;当归、川芎养血活;配生姜、甘草健脾和中。 加减:关节肿胀者,可加萆解、木通、姜黄利水通络。肌肤不仁加海桐皮、豨签草法风通络 风湿热痹 证候: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得冷稍舒,痛不可触,可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 舌脉:苔黄燥,脉滑数。 证候分析: 病机:邪热壅于经络关节,气血郁滞不通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 白虎桂枝汤合宣痹汤 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 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桂枝热痹宁。 宣痹己薏赤豆宜,蚕沙夏杏滑翘栀, 骨节烦疼由湿郁,痹阻经络此方施。 方解:白虎桂枝汤方中以白虎汤清热除烦,养胃生津,桂枝疏风通络。宣痹汤方中以防己、薏苡仁、赤小豆祛风除湿,疏利经络;连翘、山栀、滑石清热利湿。 加减:热痹化火伤津,症见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数者,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痛,可用犀角散。酌加生地、玄参、麦冬养阴凉血;加防己、姜黄、秦艽、海桐皮清热除湿,通络止痛 。 痰瘀痹阻 : 证候:疼痛时轻时重,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 舌脉:舌质紫,苔白腻,脉细涩 证候分析: 病机:正虚邪恋,瘀于阻络,津凝为痰,痰瘀痹阻 。 治法:化痰祛瘀,搜风通络。 方药: 桃红饮加减 方歌:桃红饮中芎归芍,威灵仙用通经络。 加减:加穿山甲、地龙、地别虫养血活血,化瘀通络;加白芥子、胆南星祛痰散结;加全蝎、乌梢蛇等搜风通络。 肝肾亏虚: 证候:肢节疼痛日久不愈,肌肉瘦削,腰膝酸软。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 证候分析: 病机:经络闭阻,气血耗伤,肝肾亏虚。 治法:培补肝肾,舒经止痛。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方歌: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曲能伸。 方解:方中以独活、防风、秦艽、细辛、肉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人参、茯苓、甘草、当归、川芎、地黄芍药补益气血;杜仲、牛膝、桑寄生补养肝肾。 脏腑痹(心痹): 证候:心悸,短气,动则尤甚,面色少花。舌脉:舌质淡、脉虚数或结代 。 病机:痹病日久,复感于邪,内舍于心 治法:益气养心,温阳复脉。 方药:炙甘草汤加减。 方歌:炙甘草汤参桂姜,麦冬生地麻仁良, 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如神效。 四、用药注意: 风寒湿痹的疼痛剧烈者,常用到附子、川乌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药物。 应用这些药物时,剂量应由小量开始,逐渐增加,久煎或与草同煎,可以缓和其毒性。 服药后患者若有唇舌发麻,手足麻木,恶心,心慌,脉迟等中毒症状时,应酌情减轻剂量,或立即停药,并及时采取解救措施。 对于痹证之病程较久的抽掣疼痛,肢体拘孪者,常配伍地龙、全蝎、蜈蚣、穿山甲、白花蛇、乌梢蛇、露峰房等具有通络止痛,祛风除湿作用的虫类药物。 这些药物大多性偏辛温,作用较猛,也有一定的毒性,故用量不可过大,不宜久服,中病即止。 其中全蝎、蜈蚣二味可研末吞服。既可节省用量,又能提高疗效。 五、其他疗法: 验方: (1)豨签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适用于风寒湿痹。 (2)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煎服,适用于风寒湿痹。 (3)豨签草15g,白术,薏苡仁各12g,水煎服,适用于风寒湿痹。 (4)海风藤,老鹳草,五加皮,常春藤,桑枝等任选1~3种,各9~12g,可用于风寒湿痹。 针灸: 推拿: 熏洗: 【转归预后】 痹证初期的预后良好; 但病情缠绵,且感受外邪后易引起复发。 病久痰瘀痹阻,出现关节畸形,以及内舍脏腑,引起心痹者,则不易恢复,预后较差。 【预 防】 加强体质锻炼; 避免居住在潮湿环境; 注意保暖御寒,防止外邪侵袭; ——对预防痹证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转诊原则】 病因不明,需做免疫学等特殊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者; 关节肿痛明显,经常规中西药治疗效果不好者; 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者; 有内脏损害者。 ——转诊 【结 语】 痹证是临床常见的病证。 正气不足为发病的内在因素,而感受风、寒、湿、热为引起本病的外因,其中尤以风寒湿三者杂至而致病者为多。 主要病机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 临床分为风寒湿痹及热痹两大类。风寒湿痹中,风偏胜者为行痹;寒偏胜者为痛痹;湿偏胜者为着痹。 治疗以舒经通络;缓急止痛为基本原则。 各种证候的治法有所不同,当注意正确运用。又要防止用药太过而变生他证。 病案分析:(中医诊断、证型、治则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