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法律思想史 全章节182页教材编辑.ppt
韩非思想的评价: 二千年来法家被攻击为刻薄寡恩,目标首先是韩非。事实上韩非法治观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韩非的法治观参与了以“权力”为中心、以义务为本位传统法律文化的造就和忌讼心态的造就。韩非的法律思想是君权目的论和法治方法论的统一。建立现代法治国家的过程中,要对传统法治思想扬长避短,认真省思对待。 儒法两家的差异: 强调 内容 实施方式 特点 目的 渊源 儒家:礼义; 伦理道德; 教化; 以理服人; 王道; 礼治中的礼义 法家:法治制度;法律;刑罚;以力服人;霸道;礼治中的礼仪 第四节 先秦道家的法律思想 一、道家的代表人物 (一)老子 李耳(约前571~前471),字伯阳,又称老聃,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与孔子(前551-前479)同时,长孔子20余岁。公元前535年?527年?515年?501年?486年,孔子数次求教天道问老子,言老子“犹龙”。 (二)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鉴于庄子在我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境内,一说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民权县)人,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对庄子的颁奖词(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赤子之心归于自然,终成南华经。曳尾涂中,逍遥一游于尘世,哲学的巅峰便已铸就。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却又似是而非,螳臂挡车却又游刃有余。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泥?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 二、道家的法律思想 (一)“道法自然”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字面意思,是说可以说出来的东西,就不是恒常的,可以用名去称谓,就不是恒常的名称。照这样解释,道和名都是指称谓、言说或指称。真正的大道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 或者说是无法完美的整体的表述出来。“道”是不可名状的,他具有“常无”和“常有”两大特征。道的“无”是永恒的,是指道不可称道和名状的特征;道的“有”是永恒的,是指道的客观存在也是绝对的。 (一)法的地位——“礼乐不兴则刑罚中“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法律只是一种促成名正言顺、事成功就的手段。这种手段与礼乐教化相比,略逊一筹,位居次要地位。 他将德、礼、政、刑的社会效果做了比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指出德礼所要达到的社会治理境界较政刑显然要高出一个层次。 (二)法的核心——“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 1、孔子:“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人之常情” 2、孟子:舜与弟弟象的故事 万章问:“舜流共工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 孟子答:“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呼?” 在孟子的思想体系中,情是检验一切的标准,为了合情,可以变礼,法更是在可变之例。唯一不可变的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亲情。伦理是传统法的核心。 (三)法律的目的——“胜残去杀”“必也使无讼乎” 孔子:“听讼,吾尤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孟子:“死徙无出乡,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陆。” 追求“无讼”必然会提倡忍让、自律:“无讼”是儒家所追求的社会理想的特征,在儒家的理想国中,人的道德是第一位的,在道德的束缚下,无论是治人的“劳心者”,还是“治于人”的劳力者都充分发挥着上天所赋予的善良的本性。 山西古城平遥县衙大门的楹联上: “莫寻仇莫负气某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 “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 (四)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其身正,不令自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