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中毒相关性肾损害药学监护一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汞中毒相关性肾损害药学监护一例

汞中毒相关性肾损害药学监护一例 杜偲倩1,周颖1,崔一民1*   (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10034) 摘要 目的:以重金属导致肾损害的病例探讨临床药师在药学监护中的工作要点。方法:参与1 例汞中毒导致肾损害的治疗用药方案的制订与用药监护。结果:确定符合患者特点的驱汞方案, 避免类似不良反应再次发生。结论:个体化用药方案的设计与分析及用药监护是临床药师开展“以病人为中心”药学服务工作的切入点。 关键词 汞中毒;肾损害;;药学监护 1 临床背景 患者青年女性165cm/70kg,BMI25.7。9个月前,患者应用面部化妆品后,出现间断脱发,未予特殊注意,继续使用该化妆品。此后偶尔出现齿龈出血,能自止。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休息后无缓解,尿量基本正常,无明显口干、眼干、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在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WBC6.52*109/L、HGB143g/L,PLT262*109/L,尿常规PRO3+,BLD2+.生化:ALB21.2g/L,CREA67.4μmol/L,K4.01mmol/L,Ca1.91 mmol/L。肾穿刺活检提示: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弥漫融合,未见电子致密物。肾小管和间质无特殊病变。符合肾小球微小病变,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微小病变型肾病,高胆固醇血症。 自10月5号开始服用泼尼松60mg,每日一次治疗。同时还服用厄贝沙坦、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化验尿蛋白2.4g/24h。复查ALB31g/L。数日后,患者双下肢水肿逐渐消退,继续原量服用激素治疗。2天前化验血汞91.4ng/ml,尿汞151.1ng/ml,明显高于正常值。昨日前来我院门诊就诊,收入院诊治。患者精神可,睡眠尚佳,食欲较好,尿量、大便基本正常。体重较前增加3kg左右。 2 分析 正常人血汞水平不应该高于0.05μmol/L(10μg/L),血汞大于30μg/L既可以考虑过量汞吸收,但血汞在停止汞接触后3~4天既可以降至正常范围。尿汞一般在汞摄入4~5天才升高,1~3个月达到峰值,停止接触汞后,尿汞仍可以持续增加6~8个月。,与接触水平和平均血汞水平有良好相关,为临床反映汞接触最常用的指标。国外尿汞正常阈值为低于0.05mg(0.25μmol/L),我国新诊断标准为0.01 mg(0.05μmol/L), 3 讨论 重金属中毒性肾损害(toxic nephropathy due to heavy met-als),是由重金属进入人体直接导致的肾损害和免疫介导的肾损害。 3.1病因??? 大多数重金属(比重4.5)具有肾毒性,其中最常见的有10余种,如汞(有机或无机)、铅、镉、银、砷、金、钡、铋、铬、铜、锂、镊、铂、铊、铀等。 3.2 发病机制 ?3.2.1直接毒性作用重金属直接损害肾单位,造成明显的形态和持续的肾功能改变。往往与剂量相关,近曲小管常是其毒性的主要靶部位。 3.2.2免疫某些重金属 (如汞、金)可引起自身变态反应。重金属首先损害肾细胞或使组织蛋白发生改变,产生抗原,然后引起免疫反应,导致肾损害。 ?3.2.3缺血重金属损伤肾小管,并通过“管一球反馈”机制激活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肾血管痉挛、肾缺血而损伤肾脏。 4 药物选择 4.1二巯基丙醇(dimercaprolum) BAL是含双巯基的化合物,水溶液不稳定,故配成10%油剂溶液,仅供肌内注射。缺点是:①副反应多,如臀部脓肿、肝功能损害等使病人被迫停止治疗;长期连续应用,排铜作用逐渐衰减。 4.2 二巯丁二酸(dimercaptosuccinic acid,DMSA)和二巯丁二酸钠(sodium dimercaptosuccinate,Na-DMS) Na-DMS静注后,血浓度迅速达高峰,4小时排泄80%,无蓄积作用。优点为:①Na-DMS排铜量较高,不仅尿排铜量较疗前平均增高7.7±1.4μmol/24h且胆汁排铜平均增加1.5倍;②DMSA除轻度胃肠反应及出血倾向外,副反应较少,可作为长期维持用药。缺点为:Na-DMS出血倾向较重,易引致严重鼻衄及皮肤紫癜。 4.3 二巯丙磺酸钠(Sodium dimercaptosulphonate, DMPS DMPS对重金属解毒作用与BAL相似,但毒性较BAL低约20倍,排铜效果远强于BAL。优点为:在各种排铜药物中,尿排铜量最高,副反应少。缺点为:偶见粒细胞缺乏症。 4.4 D-青霉胺(penicillamine, PCA) PCA化学名为β,β-二甲半胱氨酸(β,β-dimethyl cysteine),它是青霉素的水解产物,临床主要应用右旋青霉胺(D-penicillamine)和正-乙酰消旋青霉胺(N-acetyl-DL-penicillamine)。 优点为:尿排铜增加达24.4

文档评论(0)

robert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