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北京大学中医内科学课件胁痛.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北京大学中医内科学课件胁痛.ppt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 中医内科学 杨小红 中 医 内 科 * 中医内科学 目的要求 了解胁痛为临床常见多发病。该病和范围,调摄与护理以及现代研究进展。 熟悉其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 掌握胁痛的证候特征,诊断要点,证候分型的辨证论治。 * 中医内科学 一、概念  胁,指胁肋部,在胸壁两侧,由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 胁痛,指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胁痛指什么 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 * 中医内科学 二、病因病机 抑郁 暴怒 气郁血滞 强力负重损伤胁络 湿热侵淫 湿热内生 久病、房劳 失血、精亏 从发病部位有关脏腑及经络的生理、病理分析、理解病因病机 肝失调达,肝气郁结,气阻络痹 瘀血阻络 湿热蕴结,气血不畅 肝阴不足,络脉失养 络 脉 不 通 络脉不荣 痛 * 中医内科学 病位:胁肋 病变脏腑:肝、胆,与脾、胃、肾有关 病理:络脉不通;络脉不荣 病性: 实、 虚、虚实夹杂 * 中医内科学 三、诊断: 1、临床表现: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 疼痛可为刺痛、胀痛、闷痛、窜痛、隐痛等。 2、体征:可有右上腹压痛,肝区叩击痛 3、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血象 4、与现代医学相关疾病: * 中医内科学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肝脏寄生虫病 急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肋间神经痛等 胁痛 * 中医内科学 5、鉴别诊断: 胸痛:胸部疼痛为主,伴胸闷心悸 胃脘痛:胃脘部疼痛为主,伴返酸, 吞酸嘈杂 * 中医内科学 四、辨证治疗 (一)辨证要点: 1、审证候特征: 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 * 中医内科学 2、辨疼痛性质属候: 胀痛,游走性,时痛时止,时轻时重,情绪变化而增减——气滞 刺痛,痛处固定,持续,拒按,入夜尤甚——血瘀 重着疼痛,痛有定处,持续性疼痛间歇加剧 ——湿热 隐痛,疼痛较轻,绵绵不绝,喜按,劳累后疼痛加剧——阴亏 * 中医内科学 起病慢 隐痛 病程长喜按 体虚 脉虚 胁 痛 虚 实 辨 起病痛势 病程 按压 形体 脉象 起病急痛剧 病程短拒按 体壮 脉实 表现 实 虚 3、辨病性虚实: * 中医内科学 (二)治疗要点: 1、治疗原则:通实、养虚 2、治疗方法: 通——理气、活血、清热、化湿 养——滋阴、养血、柔肝,佐理气和络 3、治疗注意: 理气药多辛燥,不宜过量或长期使用 * 中医内科学 (三)分证论治 肝气郁结 症状:气滞胁痛实证症候+肝郁症候 机理:肝郁气滞,疏泄不利,气阻胁络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 加减: * 中医内科学 瘀血阻络 症状:血瘀胁痛实证症候 机理:气滞血瘀,瘀血停着,痹阻血络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旋复花汤 加减: * 中医内科学 湿热蕴结 症状:胁肋实证症候+肝胆湿热症候 机理:肝胆湿热,疏泄失常,胁络不和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 加减: * 中医内科学 肝阴不足 症状:胁痛虚证症候 机理:精血亏虚,肝阴不足,胁络失养 治法:滋阴柔肝,养血通络 方药:一贯煎 加减: * 中医内科学 其他治法 验方: 1、香附10,素梗10、生姜3片、葱白5寸,肝郁气滞适用。 2、当归15,白芍30,枸杞子15,生地,青皮10,枳壳10, 肝阴不足适用。 3、全栝楼1枚,没药3,红花3,甘草6,瘀血停着适用。 4、龙胆草15,金钱草30,肝胆湿热适用。 5、青皮60,玄胡150,研末,日服三次,每次6克,适于 肋间神经痛。 6、茵陈15,板蓝根30,龙胆草10,败酱草15,适于肝郁 化热或湿热困阻 7、五味子10,太子参15,首乌15,丹参15,肝肾阴虚适 用。 * 中医内科学 脂肪肝: 是肝组织脂肪积蓄过多所致的常见肝脏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正常肝脏中脂肪含量约占肝湿重的4%-7%,如在病因下,占10%时,即为脂肪肝,10%-25%为中度脂肪肝,25%-50%为重度脂肪肝。 病因:肥胖、酒精、药物性,代谢性(糖尿病、甲亢,妊娠) 表现:消化不良(恶心、厌食、腹胀等),肝去胀闷或疼痛;肝大;肝功能,血脂异常。 * 中医内科学 辨证治疗: 痰湿阻滞——化痰祛湿,理气消积——泽泻饮 气滞血瘀——行气疏肝,活血化瘀——肥气丸、 鳖甲丸 肝郁湿阻——理肝化痰,散结消症——肥气丸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