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N-14? P-31? O-16
? K-39? S-32? Cl-35.5? Mn-5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现象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玻璃破碎????C、冰雪融化??? D、酒精挥发
2.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检查气密性? C、读取液体体积?? D、加热液体
3.下列符号既可表示一个原子,又可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2??? B、2N?????? C、Cu?????? D、O
4.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可采用的方法是( )
?A、排水集气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集气法
5.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应把混合气体通过( )
A、少量的水????B、灼热的氧化铜?? C、澄清的石灰水?? D、点燃
6.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7.在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种类????? B、分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分子数目
8.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9.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3种原子,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中含有四种元素?????????????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反应的本质是原子进行了重新重合???
D、甲、乙相对分子质量和等于丙、丁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10.“八月桂花香”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小??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1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
?A、二氧化锰????? B、氯酸钾????? C、氯化镁????? D、空气
12.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粒子,不可再分
?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13.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
?A、木炭作燃料??? ?????? B、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C、二氧化碳用来灭火?????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4.下列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的是( )
A.H2SO4 B.SO2 C.S D.H2S
15.2015年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并提炼出用于治疗疟疾的青篙素(其化学式为:C15H22O5)获得诺贝尔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C.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11个氢分子 X k B 1 . c o m
D.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
1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 质
M
N
Q
P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5g B.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 D.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17.只用下列鉴别方法不能将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氢气与一氧化碳
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
B
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C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加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D
氧气和空气
分别向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烧情况
18.古代“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Ag+2H2S+O2=== 2X+2H2O,X的化学式为( )
A.AgS B.Ag2S C.Ag2O D.Ag2O2
19.生活中处处充满着化学。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立即加水灭火
D.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二.ppt
- 2016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1对称.ppt
- 2016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比例综合练习题.doc
- 2016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一.ppt
- 2016鲁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整理.doc
- 2016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6.2.2-被减数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ppt
-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doc
-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 2017---2018年高一生物寒假作业有答案(一).doc
-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
- 2017中考历史复习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ppt
- 2017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导学案(含2016年中考题)第二节 巴西.ppt
- 2017乌梁苏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一二单元检测题.doc
- 2017乌梁苏小学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
- 2017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表格.doc
- 2017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集体备课表格式.doc
- 201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期末能力测试卷期末能力测试卷.ppt
- 2017中考时政热点-“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doc
- 2017二年级上册语文三四单元教案表格式.doc
- 2017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1000以内数的认识集体备课表格式.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