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街区“灰空间”的使用及再生营造
—— 以柳林明清街历史街区为例
姚旺,张星,何依
摘要:灰空间作为历史街区隐形空间存在,在街区更新改造中往往被忽视而被兼并,导致众多社会问题。
本文以柳林明清街保护更新的前期调研为基础,通过从社会、空间两个维度对柳林明清街街区中灰空间进
行解读,首先分析灰空间的生成演绎与自然环境、历史功能、时代演变的关系,接着分类探索灰空间的空
间形式、空间功能、空间特色及所承担的人群活动,总结灰空间在历史街区中存在的多种模式和灰空间的
重要价值,最后结合明清街街区更新改造的时代要求,提出灰空间的分类再生营造策略,即邻里灰空间弹
性可变、生活灰空间开放贯通、聚集灰空间记忆强化。本文通过实践设计从灰空间视角对明清街街区保护
更新提供助力,并为历史街区复兴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历史街区,灰空间,使用模式,再生营造
1引言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高速发展,曾经繁荣的历史街区逐渐衰落。但历史街区往往是独居魅
力的特色城市地段,对其正确的保护与更新尤为关键。历史街区中自然产生的灰空间是历史
变迁、社会发展的空间印记,也是居民日常活动和城市记忆的空间载体。灰空间在历史街区
的存量更新中无法得到恰当的延续和使用甚至被兼并消失,导致了城市记忆遗失、街区活力
下降等严重问题。因此如何能在提升历史街区空间硬质量的前提下,更好地利用历史街区中
丰富多元的灰空间,延续城市文脉,保持空间活力,满足居民精神生活需求是值得研究的重
要课题。
本文从空间和社会复合视角,选取了点线面三种灰空间重要类型,解读历史街区灰空间
的生成和演绎,分析灰空间的使用模式,提出针对性再生营造的合理方略。
2灰空间释义及相关研究概况
“灰空间”原本意指建筑层面中室内外空间的过渡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两种相对空
间使之成为有机整体,由20世纪80年代日本黑川纪章在单体建筑设计中首次提出。从建筑
层面延伸到城市街区层面,灰空间的概念得到拓展,不单单指室内外过渡空间,还包含院落
和街道的转变空间、街道和临街建筑的衔接空间等。灰空间不仅在物理属性里介于绝对空间
的黑白之间,更在社会属性里是人群使用活动的过渡和复合。这种模糊空间填补各个绝对空
间的缝隙,完善街区整体空间结构。
目前,国内外对灰空间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建筑和城市层面,并主要研究灰空间的使用、
灰空间与心理学等方向。彭智谋指出城市灰空间是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已作为一种
[2]
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现代设计 。刘溪指出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亭、廊等存在各种“灰空间”
[5]
并探讨了 “灰空间”对现代建筑的意义 。杨春艳分析了空间与人心理感受的相互作用,
[6]
进一步理解了灰空间的理论及其在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但目前从灰空间视角出发缺少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关研究。
3柳林明清街灰空间的生成和演绎
柳林自古位于秦晋两地往返要道。商人从黄河到柳林需要一天的行程,来往商队会在此
歇脚再赶路,故柳林率先发展成为晋西物资集散地。又因柳林县“四十里抖气河”清河冬季
不结冰,故晋西地区的冬季水运和水磨坊主要依靠柳林。商业贸易逐渐集中在清河往北不远
的明清街上。因此,明清街成为重要的商业街区。
3.1 自然环境与灰空间产生
明清街北面背对北山,南面面朝清河,自北往南地势逐渐降低。降水多发季节,山坡的
洪水往清河冲击。东西向的明清街街区成为防洪排洪的重点地段。为保证街道两边商铺和民
居院落内的安全,街区逐渐形成街道低于两侧建筑的空间高低关系。依托临街店铺门前台阶
的线状搁台灰空间雏形产生。
又因清河四季水运发达,且水磨坊林立河边,各类粮食磨出后运往周边地区,为柳林商
业贸易提供重要商品。明清街和清河之间逐渐形成南北巷道连接互通,故主街和南北向巷道
的交叉口自然打断了连续六七百米的街区,形成节点空间,其中以沟门前交叉口面积最大。
沟门前节点附属空间依托节点绝对空间产生。
且随着明清街商业的繁荣,临街商铺面积日渐紧俏,前店后住的长窄型院落基本型初生。
因采光需求自然形成院落公共空间,供院中居民日常休闲。面状院落公共空间作为院落灰空
间前身开始出现。
3.2历史功能与灰空间使用
明末清初,柳林镇商业繁盛,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35.血缘型传统村落的关联性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宁波新张俞村为例.pdf
- 036.文创产业驱动下的江南古镇转型升级发展研究——以莫枝古镇为例.pdf
- 037.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体系研究综述.pdf
- 039.“城市双修”视角下工业遗产空间更新设计策略——以哈尔滨水泥厂为例.pdf
- 041.介入式历史街区更新改造模式探讨 ——以汉口俄租界兰陵路片区为例.pdf
- 042.基于空间句法的非保护类历史街区更新方法探究——以武汉市花楼街历史地段为例.pdf
- 044.城市历史文脉延续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以永州柳子街为例.pdf
- 045.历史街区控制引导体系研究——以太原南华门为例.pdf
- 046.太原都市区多城池历史空间演化研究.pdf
- 047.法国历史遗产“保护区”规划经验与启示——以巴黎第七区保护区为例.pdf
- 113.线性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研究——以珠海市香山古驿道为例.pdf
- 114.工业文化引领下的老城区更新研究——以沈阳铁西老城区城市更新为例.pdf
- 115.访客视角下的月河花鸟坊生存空间探究.pdf
- 116.古来谁不重端城:从 “诺亚方舟”到“文化复兴” ——肇庆府城“文脉”延续策略研究.pdf
- 117.基于GIS的大别山红色遗产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pdf
- 119.历史文化街区品质提升与空间活力耦合及规划调适研究——以西安市小雁塔历史文化街区为例.pdf
- 120.探索本地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方法 ——以温州白塔巷13号民居保护修缮为例.pdf
- 122.从官祭到民祭:明清卫所城镇祭祀空间形成及演化研究——以浙东昌国卫为例.pdf
- 123.我国历史城区内交通组织研究综述.pdf
- 124.历史文脉植入下的文化设施专项规划研究 ——以襄城县为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