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GIS 的大别山红色遗产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
刘亚琼
摘要:近年来,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热点,作为文化遗产开发的最直接方
式,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由于红色文化遗产的分布区域跨度大,空间分布零散,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缺
乏统筹规划,仍存在开发不平衡、同质恶性竞争、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文化遗产破坏严重等问题。本文以
大别山红色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借助GIS平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方法。通过GIS
技术,整合大别山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对其属性数据建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多类属性数据进行点密度
和交通可达性等空间分析,根据空间分析结果对大别山红色资源提出客观综合的评价。结合大别山红色资
源分布特点,立足区域,统筹规划,提出分层级分重点的保护规划思路和组团开发、联动发展的保护与开
发结构。
关键词: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ArcGIS,大别山
1 引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近年,文化遗产的保护从重视 “古代文物”、“近代史迹”向重视 “ 世纪遗产”、“当代遗
20
[1]
产”的保护方向发展 。红色文化遗产作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殊的、珍贵的当代历史文
[2]
化遗产,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热点 。在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中,红色旅
游发展迅速。《2017年红色旅游影响力报告》指出,近三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累计达
34.78亿人次,综合收入达9295亿元。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旅游局等联合公布的300个红
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共有229个景区进入三期建设方案,占比达76.3%。红色旅游在全国范
围内拥有广泛的覆盖面及良好的群众基础,随着投资增速持续提速,发展空间广阔。但是目
前,我国红色遗产旅游开发也面临着开发不平衡、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立足区域的统筹规
[3]
划、整合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 。此外,还有很多文化遗产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知的未开发
保护状态。
地理信息系统 (GIS)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等高新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保护管
[4]
理 。GIS在文化遗产的规划保护工作中逐渐得到推广,但是在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实
践工作中,GIS未曾有过具体应用。
大别山区革命文物是我国革命文物集中分布区域,根据 《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
发展纲要》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等公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名录》、《全
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被列入全国
培育的12个 “重点红色旅游区”中。大别山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类型丰富,数量众多,具有
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其区域跨度大,空间分布范围广,统筹开发难度大,GIS技术的
应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新的突破口。
2 总体思路
本次规划利用 平台,将大别山区域的红色文化遗产的类型、特征、时期、保存状况
GIS
等属性建立数据库,并对其空间密度、交通可达性等进行相关分析,最后进行系统、综合的
资源评价,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跨区域系统性的保护与规划策略,为大别山红色文化遗产保
护与开发提供科学、系统、完整的分析结果和规划决策依据。
3 基于GIS的大别山红色资源评定
3.1大别山红色遗产概况
大别山地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东经112.5°~117.5°、
北纬29.5°~33.5°之间),包含三省十二市五十七区县 (如图1)。规划范围面积约70000
平方公里。地处长江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山南麓的水流入长江,北麓的水流入淮河,属北
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海拔差
异大,植被变化明显,高度从400 多米至1700 多米,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
图1 大别山区位图
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造就了大别山地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46.太原都市区多城池历史空间演化研究.pdf
- 047.法国历史遗产“保护区”规划经验与启示——以巴黎第七区保护区为例.pdf
- 049.“文化+”战略下汉口原租界区保护与更新研究——以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美术馆片规划为例.pdf
- 050.文化遗产地区“多规合一”编制研究——以十三陵镇为例.pdf
- 051.哈尔滨市域中东铁路建筑群利用情况调查研究.pdf
- 052.从“大而全”到“小而全”——祁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管理体制演进思辨.pdf
- 053.空间句法视角下老城区商业活力演变探析 ——以广州历史城区为例.pdf
- 054.永胜县“边屯文化”地域性民居保护与控制.pdf
- 055.面向“文化体验”的民国风貌型历史街区保护利用探讨 —— 以上海、杭州两城市为例.pdf
- 056.青岛“里文化”场所精神的文脉延续探索.pdf
- 119.历史文化街区品质提升与空间活力耦合及规划调适研究——以西安市小雁塔历史文化街区为例.pdf
- 120.探索本地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方法 ——以温州白塔巷13号民居保护修缮为例.pdf
- 122.从官祭到民祭:明清卫所城镇祭祀空间形成及演化研究——以浙东昌国卫为例.pdf
- 123.我国历史城区内交通组织研究综述.pdf
- 124.历史文脉植入下的文化设施专项规划研究 ——以襄城县为例.pdf
- 125.文化导向型历史街区复兴——以台湾迪化街为例.pdf
- 128.惠州船运工业文化与历史文化名城的生态融合.pdf
- 129.浅析长春市历史建筑划定与保护研究.pdf
- 130.历史街巷名称保护思路下的街区保护思路探讨——以郑州书院街片区为例.pdf
- 131.历史性城市视线保护方法研究——以北京为例.pdf
最近下载
- 《陀螺》课文原文及练习题.doc VIP
- 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策略暨老年髋部骨折绿色通道建设课件.pptx
- 力士乐A6VM变量马达6系列样本资料和特性.pdf VIP
- 《鲁迅的生平》课件.ppt VIP
- 美国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docx VIP
- 光学测试与测量软件:Phasics二次开发_(7).光学测试数据可视化与报告生成.docx VIP
- 大型工程建设全过程项目管理(126页).pptx VIP
- 单位工作收入证明范文.docx VIP
- 环卫保洁项目服务质量保证措施.docx VIP
- 光学测试与测量软件:Phasics二次开发_(6).Phasics软件在不同光学测试场景的应用实例.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