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诗歌鉴赏检测题)教师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诗词鉴赏(下)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情怀。 (2)请用形象的 HYPERLINK /jajx/xxja/yygf/Index.html 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 (3)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 ?的特点。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 的心情。 (4)“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5)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7)有版本“曲”作“竹”,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 答案:1、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3分,如果不注意到诗中还有“古寺、禅房、钟磬音”,可能会填“向往大自然”或“热爱大自然”之类,此类答案给1分)2、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3、①清幽;(或清静、幽静)②欢悦;(或宁静、安详、空灵等意思均可)?4、提示:围绕“反衬”“以声衬静”来答。?不矛盾。?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衬静”的妙处。5、以声衬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或: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6、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7、赞同“曲径”,因为“曲”宇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像。 还有,“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径的物象,“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 2、阅读下面一首 HYPERLINK /jajx/xxja/tssc/Index.html 唐诗,回答1—2题。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1)对下面这首 HYPERLINK /jajx/xxja/tssc/Index.html 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鸣的响度与力度。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2)“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 (3)三、四两句诗实际在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 ?答案:1、D?2、明确: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3、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3、阅读下面一首 HYPERLINK /jajx/xxja/tssc/Index.html 唐诗,完成后面的二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分别概括诗中孤雁和野鸦的形象特点。 答案:1、离乱飘泊中孤独痛苦的失群者  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2)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实际上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离乱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显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 4、 读郑谷的《鹧鸪》回答问题。 鹧 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 (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这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说? (2)体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 (3)颈联写“游子”“佳人”的作用是: (4)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5)因为郑谷为齐己的诗改动一个字(“昨夜数枝开”改为“昨夜一枝开”),被人称为“□□□”。 ? 答案:1、凄迷意境、伤感氛围;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2、“乍、才”二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3、“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4、游子的乡愁旅思(借鹧鸪啼声哀怨凄切)5、一字师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